DSC04864.JPG - 龍井  龍津  陳家古厝

位於龍津村北的小小三合院古厝,從門額上的四德堂號,推測為陳家古厝……

DSC04861.JPG - 龍井  龍津  陳家古厝

龍井區,原為拍瀑拉平埔族群水裡社社域,雍正年間,初有林、戴、石三姓墾戶,向平埔族群購地拓墾於

現今龍井區茄投地區一帶,當時尚屬未辟荒地,直到清朝開放華南沿海漢人移民,耕地漸開而形成海埔厝(今龍津里)

山仔腳(今山腳里)及龍目井(今龍泉里)等聚落。

甲午戰後台灣割讓日本,日治時期制度改正時(1920)取庄內「龍目井」頭尾二字改稱為「龍井」。

 DSC04862.JPG - 龍井  龍津  陳家古厝DSC04863.JPG - 龍井  龍津  陳家古厝DSC04875.JPG - 龍井  龍津  陳家古厝

 明治四十二年(1909)九月,台灣總督府改革地方政制,將原有二十廳,廢合為十二廳;

以本地台中辨務署大肚中堡轄十三街庄,大肚下堡轄有九庄,廢塗葛堀支廳,設沙轆支廳,共轄有大肚、茄投、

塗葛堀、龍目井、梧棲港、沙轆、公館、牛罵頭、四塊厝等九區。

DSC04866.JPG - 龍井  龍津  陳家古厝DSC04865.JPG - 龍井  龍津  陳家古厝

今龍井區行政地理區約莫為當時所屬茄投、塗葛堀、龍目井區等地。

茄投區區長役場設於大肚下堡汴仔頭庄,管轄大肚下堡內之茄投庄,汴仔頭庄等。

塗葛堀區區長役場設於大肚下堡塗葛堀庄,管轄大肚堡內之塗葛堀庄、福頭侖庄。

龍目井區區長役場設於大肚中堡山腳庄、管轄大肚中堡內之龍目井庄、山腳庄、新莊仔庄、井仔頭庄、三塊厝庄。

DSC04871.JPG - 龍井  龍津  陳家古厝DSC04872.JPG - 龍井  龍津  陳家古厝DSC04869.JPG - 龍井  龍津  陳家古厝

大正九年(1920),龍井區隸屬台中州大甲郡,直至194510月戰後,更改為台中縣大甲區龍井鄉。

1950年底廢區署后,改為「台中縣龍井鄉」。

DSC04874.JPG - 龍井  龍津  陳家古厝

龍井區原稱「茄投庄」,

根據田野調查 : 茄投地區主要由陳五常派、陳四光派、陳四德派及陳三綱派等四大家族所構成。

陳五常派的祠堂「五常堂」位於茄投路8 , 

來台祖為第三十五世的陳鞍 , 祖籍為漳州平和縣高坑下村。

DSC04870.JPG - 龍井  龍津  陳家古厝DSC04873.JPG - 龍井  龍津  陳家古厝

陳三綱派及陳四德派祖籍同為漳州金浦縣東門外 來台祖為四世祖陳誠實公 ; 乾隆初年東渡來台。

有子文舜及文義二人 , 長大成人分家時 , 長子 文舜創「四德堂」 ; 而次子文義則另創「三綱堂」。

四德堂位於龍東派出所旁; 三綱堂 (俗稱紅瓦厝) 則位於茄投路 81

DSC04868.JPG - 龍井  龍津  陳家古厝

 

陳三綱堂在龍井鄉龍東村三角街前。建造年代已無法詳考,

可能係嘉慶、道光間由漳籍移民陳文義開基,其三子宗最、宗養、宗結經營得法,家道日隆,

陳宅遂以「三綱堂」揚名鄉里。

此宅為兩進之三合院,左右雙護龍,以磚造為主,間用土埆,空間甚大,除正門外,左右護龍尚有側門進出。

由於年久失修,日據時期曾大加整建,故兩廂屋頂改舖日式灰瓦,正廳亦改舖洋式紅瓦,

牆面之閩南古磚亦多為紅磚取代,頗損舊觀。

DSC04867.JPG - 龍井  龍津  陳家古厝

陳氏子孫多在外發展,有鄉長、縣議員、議長、醫學博士等名 紳,

仍是地方上之望族。

由堂號看來,加上地緣之淵源,推測為來自於茄投的陳四德家族所有;

為該古厝亦已荒廢殘破不堪……..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