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崎區舊稱「番社」,係由於早期平埔原住民西拉雅族
新港社人移居境內的牛埔及大坪一帶而得名。
而區名「龍崎」之由來,則係於日治時期設庄時,
取境內的「龍船」及「崎頂」之首字,
始稱「龍崎」。
前身「龍崎鄉」,位於臺南市東南端,北臨新化區,東臨左鎮區、
高雄市內門區,西鄰關廟區,南接高雄市田寮區。
由於區內地形土壤的關係,且距臺南市中心不遠,
人口多已外移,區內人口僅3千多人,
為臺南市人口最少的行政區。
龍崎區公所位於崎頂里,其山下即為關廟區,
距臺南市中心亦僅10公里餘,
從龍崎區視野良好的高地西望即可見市區高樓。
龍崎全區地勢東陡西緩,海拔高度約在80至350公尺間,
標高200公尺以下的低平丘陵多由頭嵙山層的砂岩層所構成,
東南部則多為青灰泥岩層,
大正九年(1920),台灣地方制度改革,
本區由各區中首善之區的「龍船」和「崎頂」之首字為庄名,
稱「龍崎庄」屬「台南州新豐郡」所轄,
「龍崎」之名也因此沿用至今。
境內土地長期受到雨水溪流的侵蝕,惡地地形甚多。
老街經過拉皮計畫第一期工程後,景觀煥然一新,
加上舊公所建築改闢為區農會的竹炭故事館,虎形山 公園
的整頓,每逢假日常吸引外地民眾前來遊憩,
讓原本寧靜的老街熱鬧許多。
本區的開發則在日治時期始有較大幅的進展,
日人在本區先後置內新豐里及龍崎庄為主要治理單位後,
不但大力推動種漆造林,還分別在崎頂及龍船等地設立
龍崎公學校中坑分教場、崎頂分教場
及關帝廟公學校內新豐分校、龍船分教場。
本區在日治時期的開發下,才粗具現今的規模及輪廓,
同時,主要交通建設等公共設施也在此時闢建,
本區內的牛埔農塘與虎形山公園,已是熱門景點,
加上農會竹炭故事館串聯崎頂老街,建構出人文、生態的
觀光動線,未來整合老街內的店家,打造為懷舊的主題商場,
深具歷史價值的日式木造官舍,經過老街再造後,
為本區注入新活力,能深獲遊客的喜愛,
提昇本區的吸引力,
讓有緣來龍崎休閒健行的遊客,
將此視為大台南的後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