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功寮」位於台中市北屯區,東界大坑 丘陵山區連接新社,北通潭子、豐原,南經太原路與太平為鄰。
舊稱「軍工寮」, 其範圍約略包含現今之軍功里、和平里。
從地形上的發展觀察,軍功寮屬台中盆地東緣 山麓(指頭嵙山)大甲溪古沖積扇中部太平複合小 型沖積扇上之聚落。
軍功居北部扇端,部子在南部 扇端,大坑在扇頂。
扇端部分因地下水脈豐沛,所以發展出 人文聚落……..
軍功寮是大坑地區最早開發的地區,而其由來 :
一般指清朝時為防止大甲溪流域之泰雅族 原住民出擾庄民,曾派軍駐守有關。
另一傳說則指乾隆35年間,因建造軍船需 大量樟木作為原料,當時台灣多原生樟 木林,
官方在台設有多處「軍工寮」,專 門採集木材製成木料。
光緒年間台灣縣誌即記載「軍工寮」隸 屬台灣彰化縣貓霧栜東下堡,街庄名稱「軍功簝 庄」。
日治時期稱台中州大屯郡北屯庄,土名軍 功寮,日治末期稱軍功一堡,
現行行政區為北屯 區軍功里。
林秋江出生於同 治十三年,乃當時之大地主,秋江圳流經之處皆是他的田 地,
一望無際,富甲一方,出門定坐轎,路人見秋江仔舍 皆要讓路的。
在軍功寮的長輩中偶而還流傳著他的事跡………..
對軍功寮一帶的開發而言,八寶圳是一條重要的經濟命脈,
早期軍功寮的許多旱地,因缺乏水源灌溉,大都只能種植甘蔗與甘藷,直至八寶圳引水灌溉後,
得以由旱地轉為良田,有利於水稻與菸葉等經濟作物的種植。
軍功寮菸業興盛、軍功寮的繁榮皆歸功於八寶圳。
八寶圳的創設,首由蔡正元於道光四年(1824)開鑿葫蘆墩街放屎溝(今之豐原排水門)上游,之後將埤圳主權
讓給軍功寮人士林秋江,改名為「秋江圳」,然至今一般人仍以八寶圳稱之。
光緒19年(1893),為引水灌溉潭子鄉聚興一帶之土地,由阿罩霧林朝棟投資工費五萬元,
開鑿放屎溝至聚興間之圳路,並於明治28年(1895) 竣工,
此時,八寶圳的建設,與大坑地區並無直接的關係,其影響範圍僅限於豐原潭子一帶。
明治37年(1900)三月,臺中廳藍興堡頂橋仔頭人士林汝言又投資六千日元,
得林烈堂協調水尾地區人士應允,自水尾地區(今軍福宮一帶)引水,開鑿廍子圳,
乃成今日之規模。
大正7年(1918)以4250日元向林秋江及5500元給帝國製糖株式會社補償金,將八寶圳公共埤圳之主權
歸公,改為官設埤圳。然後又於大正十年(1921年)頒布「水利組合令」,將公共埤圳及官設埤圳一律改為「水利組合」,
規定其為「公法人」。
至此農田水利事業之管理權移由政府掌管,而八寶圳也併入其時「豐榮水利組合」管轄,
直至光復才改為農田水利會至今。
其墓位於軍功寮公墓內,是當中規模最為宏大的;
這也說明:
這一片土地在之前有可能即屬於林秋江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