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子口,原為坑仔口,位於新豐鄉西南部。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上坑村、鳳坑村。
清末至日治前期,坑子口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坑仔口庄」,隸屬於竹北二堡。
該庄北隔新豐溪與紅毛港庄為界,東隔茄苳溪與新庄仔庄為界,東南與大眉庄為鄰,南邊為貓兒錠庄,西面臨海。
日治時期的明治三十四年(1901) 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新竹廳。
大正九年(1920) ,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並雅化為「坑子口」大字,
隸屬於新竹州新竹郡紅毛庄。
戰後紅毛庄改制為紅毛鄉,隸屬於新竹縣,大字亦改制為村。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坑子口、下鳳鼻尾、頂鳳鼻尾、田厝、赤頭埔、茄苳坑、下樹林仔等。
後來發展形成的聚落則有山子頂、鄭厝、紅崎頂等。
本文所介紹之坑子口,其實是距離海比較遠的一端…….
小路內蜿蜒曲折,一小段下坡處有相連兩三棟的古厝;
左右兩棟已破損,中間這一棟格局並不特出,但因為其粉牆新穎,讓人印象深刻。
門額寫的是「西河亦堂」;
西河為林姓的堂號無誤,只是這亦堂的寫法倒是初次見到,
不知其典故由來。
林氏始祖比干公遇難時,正妃媯氏甫孕三月,恐禍及,遂攜婢四人避難於牧野長林之中,
及期于石室中產一男取名泉。周武王得天下,彰表比干忠烈,召其夫人及遺孤。
因泉生於長林石室,賜姓林名堅,拜為大夫,食采清河。後命為三監,移封博陵公,子孫昌盛,支派播及九州。
堅公誕於淇水,地處古黃河之西,該地古稱西河,
故林姓稱「西河衍派」,後世並以「西河」為堂號 。
又, 春秋時代堅公後裔二十三世放公為孔子門弟,有問禮之本。
至唐朝天寶十年(751)玄宗皇帝駕臨孔子廟,見放公名列孔聖,帝念放公出生淇河之西,追封為西河伯爵,
該地易名為西河郡,則東魯家聲西河世第,
林氏堂號為西河堂之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