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2195.JPG - 再訪  北埔  天水堂  (姜屋)

天水堂,北埔人慣稱為姜屋,是開拓新竹縣大隘地區的開山祖姜秀鑾所建的宅第,

位於北埔鄉中正路1號,也就是在金廣福公館的左前方,

因姜氏的郡望堂號為天水郡(今甘肅省天水市),故名天水堂。

 

DSC02189.JPG - 再訪  北埔  天水堂  (姜屋)DSC02190.JPG - 再訪  北埔  天水堂  (姜屋)

天水堂確實之創建年代無詳細紀錄,應為清道光15(1835) 姜秀鑾入墾北埔後所建立。

北埔姜宅(天水堂大房),由金廣福開拓墾戶首姜秀巒所建,是北埔聚落內最大的民宅建築,

型式為「一堂六橫」(即一座堂屋,六槓橫屋)。

DSC02191.JPG - 再訪  北埔  天水堂  (姜屋)DSC02195.JPG - 再訪  北埔  天水堂  (姜屋)

 

姜秀鑾家族自甘肅遷移至沿海一帶,再到新豐,最後到達九芎林一帶,

因開發北埔,再遷移至北埔定居。

 

DSC02196.JPG - 再訪  北埔  天水堂  (姜屋)DSC02192.JPG - 再訪  北埔  天水堂  (姜屋)

 

 此堂的建築型式為一堂六橫屋,即是一座堂屋,六槓橫屋,是一座三合院之客家住宅,

左右各有三條護龍,面向西北,正所謂「坐東向西,賺錢沒人知」,並以秀鑾山為靠背山,

其中軸線對準秀鑾山中軸線,且格局對稱,

 

被譽為長寬高比例最勻稱的傳統住宅………

 

DSC02194.JPG - 再訪  北埔  天水堂  (姜屋)DSC02193.JPG - 再訪  北埔  天水堂  (姜屋)

 

 天水堂內外埕之間建有院牆及小門屋,外埕舖設大塊卵石,內成及牆基使用長條石材,

牆面中段為紅磚斗子砌,上段為石灰粉平,留設有祭拜天神的神爐,亦為客家民宅的特色之一。

在北埔共有三座天水堂,由此可見姜家的財力雄厚,才足以興建三座豪華住宅。

目前天水堂仍有姜氏後代居住,維修及管理全有姜家後代負責。

 

DSC02198.JPG - 再訪  北埔  天水堂  (姜屋)DSC02197.JPG - 再訪  北埔  天水堂  (姜屋)

 

 

天水堂之門樓( 或稱門屋 )為燕尾造型,且台階有特大台面,號稱全台最優美的門樓之一。

天水堂一百多年來皆由姜氏家族自力修繕及維護,從未接受政府的補助,

能完整保存其原有風貌實屬不易,內部仍有姜家後代居住,屬私人宅院,並未開放參觀。

 

DSC02200.JPG - 再訪  北埔  天水堂  (姜屋)

 

 

天水堂的大門據說只有在中元祭典時才會打開。

現今天水堂前洗石子的圍牆,則是日治時期所增建。

 

DSC02203.JPG - 再訪  北埔  天水堂  (姜屋)DSC02202.JPG - 再訪  北埔  天水堂  (姜屋)

 

 

依內政部1985年公告將天水堂列入金廣福古蹟區範圍內,為國家一級古蹟,

2005年文資法修正後改稱國定古蹟。

 

DSC02216.JPG - 再訪  北埔  天水堂  (姜屋)DSC02217.JPG - 再訪  北埔  天水堂  (姜屋)DSC02218.JPG - 再訪  北埔  天水堂  (姜屋)DSC02220.JPG - 再訪  北埔  天水堂  (姜屋)DSC02221.JPG - 再訪  北埔  天水堂  (姜屋)

 

天水堂的左前及右前方各有另一棟宅院,

圍牆及建物本身已具有一些日治時期的西方建築語彙;

 

文獻資料上雖未曾言明,

但直覺與姜屋是應該是有所關連的………..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