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姜氏家廟竣工落成於1924年,作為北埔最大家族的姜家,
聘請了在當時台灣數一數二的名匠來興建祠堂。
姜氏家廟由大木名匠葉金萬的高徒徐清規劃,彩繪部分是由廣東大埔名匠邱玉坡及邱鎮邦父子主筆;
木雕部分由徐清及徐春泉所主持,兩人雕工各具特色,人物生動活潑,令人嘆為觀止;
石雕部分則為辛阿救的作品,祠內的建築工藝表現不凡,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可謂新竹縣的建築瑰寶,亦是客籍匠師的代表作。
北埔地區的開發約始於道光十四年(1834),
由當時的淡水同知李嗣鄴出資補助九芎林庄總理姜秀鑾設立隘樓十五座,
並僱用隘丁來加強沿山一帶防務,次年更下令竹塹城西門總理周邦正與姜秀鑾組織金廣福墾號,負責開墾的任務。
姜周二人分工合作進行墾拓事業,使得墾拓事業漸有進展,為大隘地區(北埔、峨眉、寶山等鄉)的開發奠下基礎。
金廣福墾號是一個由閩粵兩籍業戶與舖戶合股組成,兼具防番與土地拓墾功能的組織。
由於隘墾困難重重,需費資金龐大,閩籍捐資股夥紛紛退出,使得金廣福墾業大半歸於姜家所有。
姜家遂成為北埔最大的家族,對新竹縣的開發,佔有重要的地位。
姜家雖然是北埔的旺族,但是並未建立共同之祠堂,僅成立世良公嘗等組織。
直到日治大正十年(1921)才由姜瑞昌、姜振驤等人提倡興建家廟,並募集資金延請名匠施作,
家廟至大正十三年(1924)年竣工落成。
北埔姜氏家廟為姜氏家族祭祀祖先之祠堂,民國93年指定為縣定古蹟,
其建築是由多位客籍名匠共同協力完成,為客家建築工藝經典之作。
文化局表示,建築中的「擂金彩繪」是由名匠邱玉坡操刀,為目前少數留存在台灣的作品,極具重要性。
早期因對老舊建築的了解不足,家廟年久失修,為了保存這極具歷史意義的建築,向縣政府申請為古蹟,
民國93年獲客家委員會補助進行解體調查工程,自96年開始,陸續進行第1、2、3期修復工程。
修復工程共進行了10年左右,於今年初大致完竣………..
只可惜尚未對外開放。
姜氏家廟的建築形式類似慈天宮的「雙堂二橫」的形式,除 正殿及三川殿之外,左右二橫屋各有一側殿,
此四殿以直交的廂廊連通,形成迴環動線及開放有趣的祭祀空間。
姜家祠的木作部分由葉金萬大木匠師所規劃,故雕工十分精緻。
而其中左右兩套分別由他的兩位徒第以對場作的手法鑿雕而成相互輝映,且其各具特色。
而在屋內 更有許多由大埔擂金彩繪大師─邱玉坡、邱鎮邦父子的擂金彩繪。
極具歷史意義的姜氏家廟已然回復原貌,
期待能早日開放,
讓大家得以看見客家建築的工藝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