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9421.JPG - 銅鑼  太學生  李應龍墓

先民對銅鑼的開發,年代相當早,遠在清乾隆初年,廣東客籍墾民藍之貴,

就已率領族人三十多人,進入今竹森村一帶拓地墾荒。

乾隆十二年(1747),廣東鎮平人吳士貴、吳學芳等人,繼藍之貴之後,廣招移民,

由竹森向南拓墾,經田洋(今銅鑼村)、九湖,至樟樹林等地 ;一面將當時居住在該地區的原住民,

逐入雞籠山區,一面開墾田園,奠定銅鑼發展的基礎,

以後,墾民一天比一天多,漸漸形成村落。

DSC09415.JPG - 銅鑼  太學生  李應龍墓

「澗窩」是銅鑼鄉竹森村的老地名,

「澗」表示山陵中的深溝,「窩」這個字,則是客家對於四面皆山的低窪地區常用的地名。

李氏可說是當地的大家族……

DSC09416.JPG - 銅鑼  太學生  李應龍墓

根據李氏族譜記載,李氏祖先原籍廣東省長樂(現在的五華)大湖洞地區,來臺祖(第十八世祖)李德萬,

譜名應龍,諱緯烈,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十六歲時隨父親李維棟渡海來臺。

來臺之後先是居住在當時歸屬彰化縣的東勢角土牛地區(現臺中縣石岡鄉土牛村),

初以臂力過人幫傭維生,三十歲時在土牛娶妻連氏,後再轉往彰化黃子社居住,並經營稻米的買賣。

DSC09421.JPG - 銅鑼  太學生  李應龍墓

李德萬在黃子社地區居住約十年後便置有田產,後來其父李維棟過世,李德萬便將母親與弟弟以及侄輩都接到臺灣。

李家在黃子社居住了二十幾年,當時的臺灣社會經常有盜匪作亂,尤其閩粵、漳泉的械鬥事件也此起彼落,人民生活困苦。

相傳由於李家平時為人樂善好施濟弱扶貧,即使當時常常發生動亂,李家始終未受波及。

DSC09417.JPG - 銅鑼  太學生  李應龍墓

 

大約嘉慶末年,李德萬約六十歲時,因洪水為患田地流失,

李家開始購買芒埔田(現中苗一帶),並移居苗栗開墾。

DSC09418.JPG - 銅鑼  太學生  李應龍墓

李德萬最後決定在銅鑼澗窩定居,

也開始在銅鑼「買田復買山,且耕且闢,公以為得山得水,終於此而安家焉…..」。

DSC09419.JPG - 銅鑼  太學生  李應龍墓

銅鑼鄉澗窩的李氏「惇敘堂」祠堂門楣橫聯,特意寫著「聚族於斯」四個字。

此間的李氏則取「惇敘」做堂號,取「惇敘」兩字的意涵,其用心有二:

一為希望子孫飲水思源,追懷祖先的庇蔭。二為期勉後輩子孫敦厚待人,誠信篤實。

DSC09420.JPG - 銅鑼  太學生  李應龍墓

DSC09422.JPG - 銅鑼  太學生  李應龍墓

由此可知,銅鑼澗窩李氏先人不貪榮華富貴,

反而踏實地期勉後輩知所感恩誠信待人。

李德萬的墓塋就位於宗祠附近的山丘之上,

雖有所修建,

尚可確信為一古墓…..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