徳川家康重建當初的二條城只有二之丸部分,規模不大,城牆也很低,城河也很窄。
加藤嘉明等人建議擴大城河,傳說徳川家康說道,因為窄,才沒有辦法使長刀、不易駕船,
而且可以提高火槍的正中率。
二條城建好後,德川家康初次進入,
慶長16年(1611) 德川家康在二條城內會見了豐臣秀賴。
寬永元年第3代將軍德川家光為了迎接後水尾天皇,在原有的二條城的基礎上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擴張,
同時著手進行了對殿舍的裝修,便是今日呈現的全城風貌。
這次的大修築除了裝修原有的二之丸外,更在原有的基礎上加築了本丸和天守閣。
寬永3年(1626) ,天守、本丸和二之丸的建築正式完成。
二條城不但建起了東西約500公尺、南北約400公尺的高大圍牆,
並挖有壕溝, 形成今日主要的格局。
此時的天守閣係由伏見移來,可惜在寛延3年(1750) 時因打雷火焼,
自此也沒有再被重建。直至今日,仍只見高台之上一片空地………..
作為池泉回游式庭園的二之丸庭園,被認為是表示了神泉蓬萊之世界的庭園,
所以又被稱為八陣之庭。
庭園由複雜形狀的池,大小石頭所組成,擁有獨特的風格。
二之丸庭園自為迎接後水尾天皇而大肆興建以來歷經荒廢與多次修復,
終於在幕府末期所進行的庭園改造工程達到現存的規模……….
本丸當初營造的庭園,於天明8年 (1788) 的大火災中燒毀而成為空地。
現在的本丸庭園是 1895年5月23日,明治天皇行幸本丸時命令在既存的枯山水庭園之上進行改造。
由於明治中期時日本的庭園大多受西式庭園影響,
所以本丸庭園也或多或少的加入了當時的風格。
庭園東南角有月見台(假山),整個庭園舖有草坪。
園中道路呈曲線形,本丸庭園的石階兩旁種植了大量的樹木,
同時還在各處都安置燈籠和庭石等裝飾。
從北中仕切門到北大手門的範圍是清流園。
清流園分日本庭園和西式庭園兩部分。
整個二条城佔地廣達28公頃,環繞建築的庭園中,
清流園及二之丸庭園是日本全國693所名園中的第6及第8名。
由此可見其規模及擘劃………..
現存的二條城是慶長6年(1601) 徳川家康作為保衛京都御所(皇宮)
以及提供德川家族上洛時的住宿而重建,至今已有400年歷史。
慶應2年 (1866) 第15代將軍徳川慶喜在二條城就任將軍職,
但是在隔年的1867年徳川慶喜在二條城的二之丸御殿発表大政奉還,
結束了持續300多年的徳川幕府。
二條城雖是徳川幕府在京都的據點,
但也見證了德川家族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