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隸屬瑞芳區,在金礦業興盛前,以採樟煮腦為業。

此處計有九十口樟腦灶,而十口灶為一份,故共有九份,

久而久之演變為九份地名。

九份之發展過程可謂一段先民採金史,

隨採金人潮的湧入而繁華,又隨採金事業的沒落而褪色。

約略1890年左右,居民在福山宮土地祠距小金瓜

不遠處掘到金脈,村落頓時聚集了三、四千戶的淘金人口,

此為九份的第一次繁華。

日治時期,大量的黃金被輸往日本,致使九份產金量達到顛峰。

三○年代,隨著金價上漲締造了「亞洲金都」繁華絢麗的輝煌盛況,

當時由海上遙望九份聚落,燈火燦爛,

時人稱之為「小上海」、「小香港」。

二戰後,金礦因前期的開採殆盡,產量大幅下滑,

終在缺乏開採價值與經營不善之下而結束,

採金事業也因此走入歷史滄桑之中……

由於山勢高聳獨立,又加上位置緊鄰東海,

基隆山在早期成為航海的重要指標,

也是九份的地標之一。

基隆山形貌多變,從海上正看山形似雞籠,

故舊時稱為「雞籠山」,

日治時期,總督府以通過基隆山頂之正南北稜線為界,

劃分出金瓜石與九份地區的礦權,而後發展出金九兩地不同

的礦區風貌。

所以基隆山也是九份、金瓜石

兩聚落的分界山脈。

儘管繁華已逝;

暗夜中遠眺著九份山城,

燈海卻依舊燦爛……..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