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台南浸信會教堂建於民國四十二年(1953),

為戰後初期所建西方教堂建築。

2016年進行文化資產審查時,台南浸信會原不願被列為文化資產,

尚待日後拆除重建,經協調後登錄為歷史建築。

民國41年(1952),美南浸信會宣教士明俊德(Miss Bertha Smith)

與張佩信創立台南浸信會,最初承租台南市議會的禮堂作為聚會場所。

本教堂於民國42年(1953)3月動土興建,

同年5月17日舉行獻堂感恩禮拜。


教堂門廊由四根方柱及四根附壁柱構成,

柱頭有芼莨葉裝飾,雙斜坡屋頂,兩側各有八根扶壁,

外牆以洗石子施作,為古典風格教堂建築,樸實典雅。

內部木屋架保存良好,尚留有貓道,

加上浸池、禮拜長椅等禮拜儀式設施,

營造出獨有的歷史氛圍。

浸信會教堂為民國四十二年興建,一層樓高,

前面設有門廊,由四根方柱及四根附壁柱構成,

山牆有十字型開口,柱頭為芼茛葉(建築設計),

主體為雙坡斜屋頂,兩側各有八根扶壁,

外裝修為洗石子,內部木構雖已改建,

仍維持維修道(貓道)。

台南浸信會董事長林冠宏表示,浸信會宣教空間、

車位嚴重不足,且多年來面臨漏水、老舊等問題,

有意拆除和鄰近民宅合建大樓,

不願被列入歷史建築……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