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272555.JPG - 石井  古山  洪氏洋樓

相傳炎帝神農氏的后裔居住在黃河兩岸,稱為共工氏,是炎帝的傳人。

他性格剛烈而好戰,傳下來共工用頭去撞不周山,使天空傾斜,天下大水泛濫的故事。

 

P9272554.JPG - 石井  古山  洪氏洋樓

 

 而事實上共工氏善于治水,其首領被尊為水神,從黃帝時起就擔任治理水利的官職。

后來大禹治水時,共工氏卻不予合作。大禹就聚集天下諸侯打敗共工氏,并將他們流放到江南的蠻荒之地。

共工氏為了避仇,就在共字邊上加了個水字旁,稱自己為洪氏。

 

P9272565.JPG - 石井  古山  洪氏洋樓P9272566.JPG - 石井  古山  洪氏洋樓

 

共姓在改為洪姓之後,不斷西遷,秦漢以後,定居於漢中一帶,

爾後又遷徙蕃衍于甘肅敦煌 ,故以敦煌為其堂號。

 

P9272567.JPG - 石井  古山  洪氏洋樓P9272559.JPG - 石井  古山  洪氏洋樓
P9272558.JPG - 石井  古山  洪氏洋樓

在古代,洪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敦煌。

通常使用的堂號也是以敦煌衍派為主……….

位於石井鎮古山村中的洪氏洋樓,門額上寫的則是洪魚流芳。

P9272569.JPG - 石井  古山  洪氏洋樓P9272570.JPG - 石井  古山  洪氏洋樓

南安石井古山村洪氏淵源,

據古山洪氏二十五世裔孫,乾隆年間賜進士出身奉政大夫判河南陳州事洪應心《洪氏族譜》作序云:

始祖菊軒公爰始度地古山而卜宅焉。其所出自世遠莫詳。

P9272563.JPG - 石井  古山  洪氏洋樓P9272564.JPG - 石井  古山  洪氏洋樓

考舊譜有云,明正統九年,八世祖樸山公墓被倭挖開,見志銘雲:祖仙遊人也。

又萬曆間,李南黎先生作肖石公墓誌銘亦云:

其先世光州固始,遷閩興化之仙遊,至始祖菊軒公遷南安之古山。

P9272574.JPG - 石井  古山  洪氏洋樓P9272575.JPG - 石井  古山  洪氏洋樓

合是二者觀之,則公之來自仙遊宜為可據。

吾祖之家于古山,約其年代當在太平興國之間。

村中最具代表性的該洋樓,不同於其他的紅磚風格洋樓,反而與金門一帶的洋樓風格極為相似;

由此可推論出該洋樓應為出洋華僑匯款回鄉所建……….

 

P9272561.JPG - 石井  古山  洪氏洋樓P9272562.JPG - 石井  古山  洪氏洋樓

 

而出身於該村且最為知名的華僑當推洪載德。

按 : 洪載德,歷任萬隆中華總會委員、萬隆僑團聯合會主席、

萬隆華僑促進會副主席、萬隆中華僑團總會主席等職。

不知是否有關 ?

 

P9272571.JPG - 石井  古山  洪氏洋樓

其中萬隆即指印尼一地。

洋樓的形成主要是僑民希望利用不同的空間語彙表現他們逐漸竄升的社會地位,

他們在南洋看到了英、法等殖民地者所興建的一些建物,輾轉將設計藍圖、繪畫或照片帶回原鄉,

加入自己的想法,告訴本地的匠師,在一連串的消化及重新理解當中,

揉合了地方的特色,營建了洋樓建築。

P9272558.JPG - 石井  古山  洪氏洋樓

P9272556.JPG - 石井  古山  洪氏洋樓

五腳氣洋樓其特色是在正面外廊築有列柱、或為平樑、圓拱或弧拱,

二樓及屋頂女兒牆部份建有欄杆,並有山牆裝飾。

塌壽洋樓在正面外廊兩側有對稱突出,使平面呈凹字型,居民稱為「三塌壽」洋樓。

光宗耀祖、衣錦還鄉及落葉歸根是他們出洋的終極價值之實踐。

除了公共事務的投入之外,返鄉興建住宅最能體現華僑商紳光宗耀祖、炫耀財富的價值觀,

也可做為未來落葉歸根的居所。

 

P9272557.JPG - 石井  古山  洪氏洋樓

1920-30年代是閩粵僑鄉均洋樓興建的高峰期

對海外華僑來說,返鄉建業這種兼顧照顧親族、置產目的之僑匯投資,在僑居地不穩定的局勢下

(如排華情結、經濟不景氣等),是未來落葉歸根時可以安渡晚年之所。

P9272568.JPG - 石井  古山  洪氏洋樓

 

不過華僑的事業仍在海外,甚至家庭已接至僑居地,不少洋樓並未實際居住過,

只是交給親族或信任者代管

加上戰爭的破壞,使得一些洋樓因乏人居住、維護而傾頹。

 

眼前這棟洋樓大抵也是

如此的背景吧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