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272648.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

石井馬江是南安市唯一的出海口,也是閩東南海峽西岸的海上對外交通要衝。

東隔馬江毗鄰晉江東石,南臨浯江遙對金門,西連龜山與廈門翔安巷東接壤,北與水頭交界。

 

P9272644.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P9272648.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P9272647.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

 

 

石井曾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出海口之一。

 

隋·大業年間(605618),隋煬帝譴使開發夷州(台灣),曾泊舟於此

 

唐辟海上絲綢之路,石井港為古泉州港支港之一。

 

P9272646.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

P9272653.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P9272654.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
P9272655.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
P9272652.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
P9272649.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

 

 

 

宋建炎四年(1130),在安海設置「石井鎮」,

吏部郎朱松首任鎮監,並轄今安海、石井兩地,

故有「石井津開雙石井」之稱。

 

P9272682.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P9272681.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

 

 

 

宋紹興十四年(1144),在今石井下坊村建石井巡檢司,

管理船舶出入海事務。

 

 

 

 

民國初設延平鄉,民國二十九年(1940)改石井鎮。

主要姓氏有李、洪、陳、林、鄭、黃、吳、王。

 

P9272680.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P9272656.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P9272657.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

 

 

 

1662年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大批鄭家軍留居寶島墾荒耕田。清雍正年間,石井海商鄭運錦

建船隊於台灣開設「勃興行」,發跡後用銀兩買到「中憲大夫」官銜時,在台灣採購優秀杉木

運回石井興建「中憲第」。

 

P9272645.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

 

位於南安市石井鎮 , 清雍正年間台灣富商鄭運錦所始建  , 歷經祖孫三代,

清雍正年間(1723~1735)因其子鄭汝成誥封為中憲大夫,故稱之為「中憲第」

第宅占地20多畝 , 由五進宮殿式主體建築、東西兩側護厝、出軒、梳妝閣、演武廳

以及小園林所構成的民居建築群。

 

P9272631.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P9272633.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P9272632.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P9272634.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P9272638.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P9272643.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P9272636.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P9272640.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

 

中憲第,又名「九十九間」

由於按照當時朝廷的規定,除皇親國戚外,官員和庶民建府第都不能超過100間,

因此落成後,主人佯稱九十九間。(實際上有112間 )

古大厝以五大殿為中軸線,從宅前至宅後共有五個大門,

東側附有護厝一條,西側附有護厝二條。

 

 

P9272635.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P9272637.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P9272639.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P9272642.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P9272641.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

 

從護厝西面走去,是個大花園,包括書房十二間、上下兩大廳、演武廳、梳妝樓、

月亮泉、九曲橋、水榭、亭閣、假山、魚池等。

 

P9272658.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P9272659.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P9272660.JPG - 再訪  石井  中憲第

中憲第背後有幾棟民居,座向面山,與周邊的民居相反。

籠統看來,應該同屬於中憲第的建築群。

 

中憲第是富有閩南特色的清代古民居、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由於年代久遠,護厝、演武廳等房頂破損嚴重,面臨坍塌危險。

演武廳還曾開工進行搶險加固。

 

 

據說走進演武廳,房梁之上精雕細琢的木製梁格依舊保存精美,

雖然歷經300多年,依舊可以窺見當年精美的工藝……….。

可惜無法進入參觀。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