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地名最早出現於康熙33年(1694) , 鄭開極所編修之《福建通志》:
「石門山,旗干石西,一石中空如圓門,故名」。
道光年間臺灣采訪冊記載「石門汛(離艋舺十二里,外委一員,兵三十名),屬艋舺滬尾水師管轄。」
同治10年(1871) ,楊浚《淡水廳志》記載「海岸石門」為淡北外八景之一。
頭圍之地名可能因當時富貴角以東的海岸地帶是屬於小雞籠社的分布地,
漢人移民在此地首先築土石牆做防禦的工作,藉以圍堵平埔族的勢力範圍,所以稱之為頭圍。
頂頭圍則是指頭圍之靠內山處。
大屯山火山群在280萬年前的爆發,衝出地表並往西北方流瀉,火成岩覆蓋了北海岸地區。
地層大多屬於第三紀中新世沈積岩、第四紀更新世的火山岩所組成。
淡水至金山這段海岸背山面海,由南向西北呈階狀往海岸漸緩降,
除了金山河口及淡水河口附近地形平坦外,其他大都屬於大屯山群周圍的火山碎屑岩低緩裙狀地形,
表面受放射狀溪流切割形成嶺谷相間的地形。
大約八十萬年前,竹子山的火山爆發,熔岩四處奔流有一部分向石門海邊流竄,
岩漿經過冷卻後形成了石門境內特殊的緃谷地形,當然噴發出的熔岩也流向了老梅海岸,
也因此形成了老梅海岸特殊的地形與景觀。
本地地形成三角狀,山巒重疊,由大屯火山彙發源支脈,由南向北延伸,
以嵩山為主峰,海拔一、一○三公尺。
平原狹小而成帶狀,除沿岸土壤較肥沃外,其餘均極貧瘠,河川均導源於大屯山,
北流注入東海,計有下員坑溪、老梅溪、石門溪、阿里磅溪、阿里荖溪等。
原行政區十二分別為德茂、富基、老梅、七股、山溪石門、重門、尖鹿、乾華、
茂林、草里、竹里等十二村,民國六十四年七股村裁併於老梅村,重門村裁併於石門村,
竹里村裁併於乾華村,
因而實際鄉轄為
德茂、富基、老梅、山溪、石門、尖鹿、乾華、茂林、草里等九村,
在不知名的產業道路上行駛,偶遇天光倒映在水塘的景色,
驚艷不一樣的石門田野風光…………
親愛的日誌格友 您好,
由於您的日誌文章創作內容優質,我們將推薦您所發表的這篇文章呈列於日誌首頁的 首選推薦 當中,格友們可藉由點閱優質日誌文章同時,亦可學習觀摩。
感謝您對 Xuite日誌 的支持,期待您更多的優質創作,讓 Xuite日誌 能更美好。
Xuite站長群
親愛的日誌格友 您好,
由於您的日誌文章創作內容優質,我們將推薦您所發表的這篇文章呈列於日誌首頁的 首選推薦 當中,格友們可藉由點閱優質日誌文章同時,亦可學習觀摩。
感謝您對 Xuite日誌 的支持,期待您更多的優質創作,讓 Xuite日誌 能更美好。
Xuite站長群
坐骨神經痛說:
很棒的文章喔,給你讚一個
坐骨神經痛說:
很棒的文章喔,給你讚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