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十年,鹿港大街街衢縱橫,大街長達三里。以泉、廈郊商居多。
據大正十一年 (1922) 鹿港街役場檔案鹿港沿革云:
「 乾隆五十年至道光末年為鹿港貿易商之黃金時代 ,港口帆檣林立,白帆輕驅海風,人皆輕衣馬肥,
豪商林日茂﹝現新宮里泉州街日茂行舊址﹞為首,資產算十萬者百家,商賈櫛比,而貧富之懸隔甚少,
糊十萬之民而有肩摩轂擊,平日失子,失身家,婢奴不絕跡,住民鼓腹,其手足不知所措,
公共事業皆由八郊處理……..」
泉郊會館為八郊聯誼會之首席郊,泉郊主要係與泉州地區貿易,
其大宗之進口貨為石材、木材、絲布、白布、藥材等。在清代道光咸豐年間最盛時期,
泉郊所屬商號達二百餘家。
但盛極一時的八郊,到 日治初期以後,因港口淤塞,貿易衰落 ,陸續倒閉。
因此,明治年間,鹿港行郊乃僅剩泉郊、南郊、 郊、油郊、市郊、染郊等六郊。
大正初年,米商另組織「米穀組合」。
其中主要貿易商為:大和行﹝辜顯榮經營﹞、謙和行﹝米商,許氏經營﹞、黃慶源﹝米商﹞、
德和行﹝米商,黃氏經營﹞、東成行﹝材木商,李氏經營﹞、李晉和﹝麻商﹞。
黃禮永正是黃慶源行的創立人。
日治時期號稱鹿港第二富豪的「黃慶源」黃家,其祖籍泉州,遷居鹿港經營米商致富,
傳到了黃禮永開設商號「黃慶源」成了鹿港第二富豪,人稱「米刈永」。
金銀廳為鹿港八景十二勝之一,建於1935年,為中部罕見的西式洋樓,
為鹿港第二富豪「黃慶源」商號黃秋兄弟為母祝壽所建,是富商宅邸精緻典範,常有
名流𣿬集丶文藝活動及攝影沙龍等。
2015年3月「黃慶源」老宅被夷為平地,
「金銀廳」則陷入荒廢之中……..
昭和元年(1926)十一月,由當時天后宮管理人郭振英等二十一名人員,
聯名向台中州申請「鹿港天后宮改築寄附募款許可」,昭和二年(1927)六月獲得許可改築。
鹿港天后宮獲得改築許可後,地方士紳成立「鹿港天后宮改築總代」,
由辜顯榮、陳懷澄、陳培堯、郭振英、黃禮永、蔡敦波、王舜年、黃則騫等人組成。
黃禮永的墓位於秀厝公墓之內。
墓園整體的形制仍在,石雕的作品仍完整地被保存下來 ……….
黃禮永墓為目前發現的蔣馨承包墓園中最早的一座,為昭和五年(1930)所建。
其格局為二拜埕雙外埕,算是蠻具規模的一個墓園。
而墓碑後方,以洗石子工法做了一個龜背的造型,取龜為長夀之意,保子孫長壽多福。
墓前還有一半月形風水池。另在右前方有一碑,書「社公」。
社公後面不遠處還有一棟房子,為「墓盧」,係供後人守喪或掃墓時住宿之用。
從墓碑即可見到峰前匠派的石雕有多麼精緻。
墓碑為泉州白石所雕成的,而首及墓及墓碑兩旁則左以青斗石材。
墓碑上書「桃源 顯祖 考禮永黃公 妣黃門楊氏 佳城 昭和庚午年 男二大房暨孫等仝立」。
這一脈來台前世居泉州晉江縣南門夕十九都長園鄉,引西社桃源。
渡台之後,此一脈即以「桃源衍派」自稱。
墓碑上與夫人並列,所以為夫妻同葬,但據地方文史工作者表示,
當中黃禮永已撿骨,所以墓中僅為其夫人楊氏。
墓碑兩旁,所雕的人物栩栩如生,動物、花卉無一不活靈活現,
且曲線柔和,細節精緻,真的是難能可貴的精品…….
整體墓碑的兩邊下方,皆有鰲魚形排水口,
這也是蔣馨墓造的特色之一。
墓手題詞題字的文人名家包括了鄭玉焜、蔡壽石、施緝亭、陳懷澄 ….. 等。
鄭玉焜是前清秀才、名書法家鄭鴻猷五男。
蔡壽石名穀仁,為鹿港望族進士蔡德芳三子,光緒年間貢生。
施緝亭,其父清末舉人施菼,其子為施介予,祖孫三人均擅詩。
陳懷澄多才多藝,善詩詞古文,復工小楷,知音律,能篆刻。
不僅如此,擔任過鹿港區長、街長及臺中州協議會會員,對於鹿港的建設有諸多貢獻。
黃禮永的墓隱藏在樹林之中,
第 一次在秀厝踏查古墓時,一時疏忽,造成擦身而退之憾;
後經網友指引,終於見到其精采的一面。
林子外的墓葬區內另有一座小型的墓塋,
同墓碑上樣寫著黃禮永墓。
不知為何未如此 ?
這座墓不僅是蔣馨雕刻的寶庫,
也是鹿港歷史的一頁。
可惜,據說93年後,黃家的後人已不在維護這座墓園,
如果政府不出面的話,這座墓園也許很快就會損毀,甚至被人偷盜,
真是令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