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130350.JPG - 西螺  廣福里古厝  福盛堂

關於西螺地名來源的說法有可分為兩種:

 一說這裡最早的居民是平埔族的一支巴布薩族(Babusa),

他們對本地稱呼為「Soreau」,音譯為「西螺」。

P4130346.JPG - 西螺  廣福里古厝  福盛堂P4130369.JPG - 西螺  廣福里古厝  福盛堂

 

 另一說是三百多年前,西螺因地形如田螺,而湊巧濁水溪對岸的北斗區也很像田螺,

經協議後,便將位於溪南端的叫「西螺」,將北斗稱之為「東螺」。

 

西螺又稱「螺陽」,即依據「北辰南陽」的位置,也就是濁水溪南畔;

也有一種說法說是移民來自於福建螺陽一地。

 

P4130348.JPG - 西螺  廣福里古厝  福盛堂P4130347.JPG - 西螺  廣福里古厝  福盛堂

 

西螺座落於濁水溪旁的一個三百多年的古鎮,這裡最早的居民是平埔族的巴布薩人。

到了荷蘭人佔據台灣時期,獎勵漢人移住,開墾土地,漢人才漸漸增多。

 

P4130349.JPG - 西螺  廣福里古厝  福盛堂P4130352.JPG - 西螺  廣福里古厝  福盛堂
P4130353.JPG - 西螺  廣福里古厝  福盛堂

 

西螺由於為河床積平原,土壤肥沃遼闊,又有豐沛的溪水可引為灌溉,所以吸引了

許多移民來拓墾農地,發展快速。

清初時,民生昌榮,人文薈崒,為嘉義與彰化之間,先人在台灣墾殖的重鎮,

至今留下許多拓荒的史實和珍貴的古蹟。

 

P4130351.JPG - 西螺  廣福里古厝  福盛堂P4130350.JPG - 西螺  廣福里古厝  福盛堂

 清雍正,乾隆間,台灣的行政規劃,隸屬彰化縣;最初叫西螺堡。

光緒11年(1887) ,台灣建省,增設雲林縣,西螺劃歸雲林縣管轄。

 

P4130354.JPG - 西螺  廣福里古厝  福盛堂P4130355.JPG - 西螺  廣福里古厝  福盛堂P4130359.JPG - 西螺  廣福里古厝  福盛堂

日治後,西螺出由隸屬台灣縣嘉義支廳改為雲林出張所,三年後又改隸嘉義縣斗六辦務署,

之後再屬斗六廳,大正九年(1920) 西螺再遭改制隸屬台南州虎尾部。

光復後,民國39年,西螺又改隸雲林縣,

成為雲林縣二十個鄉鎮之一…….

 

P4130357.JPG - 西螺  廣福里古厝  福盛堂P4130358.JPG - 西螺  廣福里古厝  福盛堂
P4130362.JPG - 西螺  廣福里古厝  福盛堂P4130363.JPG - 西螺  廣福里古厝  福盛堂

西螺本是個古鎮,但放眼西螺街區,最讓人注目的當是延平路老街。

這條1935年中部關刀山大地震以後重建的街道,正好趕上當時流行的藝術裝飾風格(ART DECO),

街屋立面以幾何圖形勾勒組合出簡明的輪廓,以水平、垂直線條拉出視覺上的力道,

簡潔中流露無限創意美感。

P4130361.JPG - 西螺  廣福里古厝  福盛堂P4130360.JPG - 西螺  廣福里古厝  福盛堂
P4130364.JPG - 西螺  廣福里古厝  福盛堂P4130366.JPG - 西螺  廣福里古厝  福盛堂

廣福宮發源於順治元(1644),俗稱新街媽祖廟,主祀天上聖母,又稱開基大媽,

為台灣三大歷史悠久的媽祖廟之一,已經是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老廟,

由於建立廟宇是由當時廣東、福建移民一點一滴辛苦捐獻而成,

為了感念眾多信徒的捐助,故取名為廣福宮。

 


P4130365.JPG - 西螺  廣福里古厝  福盛堂P4130367.JPG - 西螺  廣福里古厝  福盛堂P4130368.JPG - 西螺  廣福里古厝  福盛堂

也因為市區改正的關係,古鎮內的傳統民居多已拆除重現,

不僅所剩無多,即便有也多藏身在巷弄之中…….

在距離新街媽祖廟前不遠路旁,因為原本前面的屋舍拆除重現之故,

原本隱身在其後的古厝也顯露了出來。

 

P4130345.JPG - 西螺  廣福里古厝  福盛堂

 

門額上不無堂號可資索引,因此也不知為何姓氏 ?

難得的邂逅,

不知道此一古厝還能存留多久……..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