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入墾此地時,見四處楮樹遍布,因而稱之為「鹿仔草」。
另有一說是,鄭成功復臺時,本地鹿成群於田間食草,故稱本地為「鹿仔草」。
早期的先民,沿著八掌溪岸開墾,明天啟四年,顏思齊、鄭芝龍設有開台十寨,
其中第二寨為鹿仔草、第三寨即是龜佛山,鄭成功左武驤將軍在鹿仔草設營鎮屯田,
康熙24年沈紹宏取領得「鹿仔草」的開墾權,以季嬰為管事,並招佃墾荒,形成鹿仔草莊,
成為諸羅外九莊之一。
康熙47年(1708)將開墾權轉與,泉州府同安移民陳立勳、陳允捷、陳國祚、林龔孫等四人,
至雍正12年(1734)成立一堡稱「鹿仔草堡」。
陳立勳,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人,清順治18年(1661)加入鄭成功陣營,
初任引路先鋒,後升總兵大元帥。鄭成功治理台灣採寓兵屯田政策。
陳立勳以入墾北港為起點,定居於鹿草鄉的山仔腳,漸移向南,至後壁鄉下茄苳。
關於陳立勳的墾地範圍,鹿草人流傳著一個故事:
鄭成功因陳立勳立下許多戰功,某天,賜給他一匹馬,放他三天假,讓他騎馬到處去跑一跑,玩一玩。
回來之後鄭成功跟他說:「所有他經過的地方都歸他管,准他收租。」
陳立勳因而擁有相當廣大的田地,在今嘉義縣鹿草鄉、六腳鄉;雲林縣水林鄉、北港鎮一帶
擁有田園數百甲,糖部、土壟間(早期的碾米廠)等店面甚多。
後代迄今仍保存著當時的店舖如「源美」、「錦遠」、「盈泰」等店號刻印。
此外,他還在康熙39年(1700)捐出募款,創建笨港天妃廟;繼而在台南後壁下茄苳捐地
蓋下茄苳媽祖廟;在鹿草鄉中寮捐地興建城隍爺廟等,可謂樂施好善。
鹿草鄉山子腳的南陳宗祠中,陳氏家族奉祀著開台始祖第一世祖陳立勳的靈位及其遺像油畫。
在正殿外,前庭左側有旗杆座,右側有一座「青天廉明曹太老爺讞語」石碑,
紀錄著清乾隆34年(1780),開築水圳引水灌溉田地,與宗親陳應選發生爭端的事情。
這些遺留的文物,訴說著祖先光榮與奮鬥的歷史。
山子腳聚落,二、三百年來,幾無外來人口,都屬陳立勳的後代。
庄內共七十五戶,九成以上都姓陳。
地方耆老說,少數他姓,都是無子嗣,招婿傳祠,依習俗冠父姓。
陳立勳育有三子陳聖祥、聖智及聖瑞,
聖瑞及其二名兒子建標及鳳池都考上進士。 (應為明經進士 ? )
三子分別掌管東館、中館及西館,因未分家,三房輪流收租,
在年末辦理「謝冬」,宴請家族及工人。
陳氏家族在台已經流傳十三代,在各地開枝散葉,但從未舉辦過聯合祭祖,
因此宗祠打算比照「謝冬」,在農曆大年初一(二月三日)祭祖及聚餐。
山子腳地區目前的行政區域為後堀里。聚落內的居民想當然耳以陳姓為主……..
南陳宗祠左側並列的數間三合院,
應是其中最具代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