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崑岡名碧玉,字爾音,號崑岡,生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原籍福建省晉江縣,
祖先渡海來台後,首定居於台南縣北門鄉,爾後才遷居至台南縣將軍鄉。
林崑岡(1832-1895)嘉義縣漚汪庄(今將軍區西甲里)人,
早年學文,後來學武,並考取武秀才。
曾於鄉里家中設私墊,又在漚汪文衡殿內設立「育英書院」,擔任山長。
為人急公好義,常為人排解糾紛。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清廷將台灣、澎湖割讓給日本,全台展開一連串的抗日保台行動;
台南地區的義軍領袖就是漚汪人林崑岡烈士,
當年農曆8月13日,嘉義以南、曾文溪以上十八堡義民軍以林崑岡烈士為抗日總統領。
日軍自曾文溪岸迂迴進攻蕭壟,林烈士率領十八保聯庄3000人出戰,阻止日軍攻勢,
日後因日軍增援,林崑岡身體受傷,加上義軍缺乏精銳武器,漸不敵,為實踐跪告天地誓言,
林崑岡揮刀自盡,長子朝陽亦戰死,次子、三子繼續抗日,最後被日警逮捕,遭殘酷殺害。
後因率領義軍參與乙未戰爭而戰死於急水溪南畔的竹篙山,
人稱為「竹篙山之神」。
林崑岡率領義軍在曾文溪口奮勇抵拒日軍,是台灣民眾抗日戰役中最激烈的,
也造成日軍在蕭壟社的大屠殺事件。
學甲區有供奉林崑岡的「忠神殿」。
漚汪文衡殿「文昌祠」匾,上有董事林崑岡之名。
而林崑岡發起抗日的地點就是在文衡殿,
因此在文衡殿設立林崑岡紀念館更深具重大意義……..
其故居據說是利用漚汪文衡殿重建後用剩的建材所蓋成,
完成時間約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左右。
外觀為一般的三合院。
( 文史資料照片 )
對照文史資料的照片,在村落內卻未找到。
另找到一處相當類似之古厝…….
有一說說是此宅為其祖厝 ?
相關資訊闕如,
是否已遭拆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