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17344.JPG - 旗山  南洲  郭家古厝

有「香蕉王國」首都之稱的旗山溪洲地區,

現今不少三合院古厝仍屹立各社區角落,

為當年繁華風光作見證,經常有歷史學者走訪參觀……..

P1017355.JPG - 旗山  南洲  郭家古厝

 

此地方起初為平埔馬卡道族大傑顛社(Taburian)自內門遷移至此開拓者,

其區域自「溪洲庄」至「蕃薯寮」附近(皆屬於今日之旗山鎮),

當時稱之為「施里」。

 

P1017353.JPG - 旗山  南洲  郭家古厝P1017352.JPG - 旗山  南洲  郭家古厝

 

清康熙末年,有部分漳州移民自鳳山地方越過南界的嶺口而進入此地,並與當地之平埔族簽約購地,

搭建草寮而著手進行開拓工作,在田園未成熟之時則僅栽種蕃薯維生,故此地俗稱為「蕃薯寮」。

以後移民的移殖活動持續不斷,而逐漸形成一村莊,

 

即黃叔璥的《台海使槎錄》中所云之「外門民居施里莊」是也……..

 

P1017344.JPG - 旗山  南洲  郭家古厝P1017345.JPG - 旗山  南洲  郭家古厝

之後在漢人居民日增的情況下,在乾隆十七年(1752)左右發展成「庄」,

最晚到了嘉慶十二年(1807)左右就更進一步發展成蕃薯寮街」

地方耆老提到,閩南族群逐漸定居在溪洲的同時,瀰濃地區亦有客家族群移墾居住,

但因瀰濃客家族群不善於墾荒,加上荖濃溪經常淹水氾濫,部分客家人亟思尋找新的土地耕種。

 

P1017348.JPG - 旗山  南洲  郭家古厝

 

於是,客家人的腦筋便動到旗山溪對面的溪洲。欲爭奪溪洲土地,客家族群從美濃溪轉到高屏溪,

再沿溪攻打溪洲,因當時「武鹿崎頭」坑溝,兼做道路行走,又稱「水溝仔路」,地形比較容易攻進,

因此溪洲人將「武鹿崎頭」視為第一線的要塞關隘,為了防禦,在崎頭及坑溝兩旁,種植大竹、刺竹,

作為天然圍牆抵擋,

 

而溪洲住戶也種植不少大竹,所以以前也有人稱溪洲為「大竹圍」。

 

P1017350.JPG - 旗山  南洲  郭家古厝

 

 

南洲里再過去就是溪洲居民稱為「磱碡坑」的新光里,「磱碡坑」在沒有形成溪埔地之前,

都是高屏溪溪洲河段的末端。

 

「磱碡坑」往北可達南洲里的「竹圍庄」,這裡有一條大溝渠,

早期曾流傳這條溝渠在清朝時期還具有「抵禦外侮」的作用。

 

P1017354.JPG - 旗山  南洲  郭家古厝

 

為何閩客族群會發生械鬥事件呢?

土地利益的競爭應是衝突主因。

 

發展悠久、故事豐富的旗山溪洲地區,當地擁有柯家、李家、陳家及郭家等四大特色古厝,

各個超過百年歷史,見證早期房屋如何從柱仔腳演化到磚房,

洋樓林立更記載著旗山的輝煌…….

 

P1017351.JPG - 旗山  南洲  郭家古厝

 

據了解,溪洲的開發始於大山里,次則鯤洲里,然後延南而開發。

溪州地區的地形屬於河階平原與山區丘陵。

其範圍包含大山、上洲、鯤洲、中洲、南洲、新光、南勝、中寮等八個里。

漢人約在清雍正、乾隆初期以後,大量進入溪州地區開墾,

其中又以柯、郭、周、呂、黃等姓為大宗……….

 

P1017349.JPG - 旗山  南洲  郭家古厝

 

 

郭家古厝使用了較高級的建材,也象徵郭家人的財力。

現為保存完整的傳統閩南式三合院,且從正廳到兩側護龍的高低之別,長幼有序的居住

環境一目了然。

外埕的圍牆上有著華麗的泥塑作品………….

 

 

P1017347.JPG - 旗山  南洲  郭家古厝

 

 

大洲戲院是由郭振勝,在光復後所興建完成。原名「大合作戲院」,

後來前高雄縣縣長陳皆興先生,來溪洲視察後,才改名為「大洲戲院」。

 

郭家育有四子〈澡堂、澡儒、澡汾、澡湘〉以次子最聰穎,曾到日本大阪專科學校留學,

學成歸國後在屏東農業學校教書。

後來榮調到花蓮工業學校當校長,育有二子皆畢業於台灣大學。

 

P1017346.JPG - 旗山  南洲  郭家古厝

 

不知位於南洲路上的郭家古厝,

是否與郭振勝有關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