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歷史記載,清雍正4年(1726) ,廣東省潮州府住民為開拓新土,
渡船東航居於目前屏東潮州一帶,斬荊披棘,拓石開基,遂以其所居之名曰命名為「潮州庄」,
簡稱為「潮庄」。
早期先民聚集居住在舊街並興建潮州三山國王廟奉祠,
並由此發展出今日之潮州市街………
潮州鎮人口數為屏東縣所轄鄉、鎮、縣轄市之中第三多者。
潮州一帶原是平埔族原住民馬卡道族力力社的所在地。
清朝康熙時期,福建人施文標入此地開墾,至乾隆25年左右(1760),
已形成村莊。
潮州地名原為廣東省潮州府之府名,開拓初期的墾民有不少來自廣東潮州府的潮州人移民,
這些移民在墾成一片新天地後,因懷念其故鄉的山川草木、風俗民情,就把祖籍的地名移植於
這一新開發的土地,命名為「潮州庄」,簡稱為「潮庄」。
1920年設立潮州庄,為高雄州潮州郡政經中心,
1936年改制為潮州街。
無獨有偶,在高屏溪(下淡水溪)的這一岸,也有一處稱為潮州寮的聚落……….
潮寮舊名「潮州寮」,
據說也是入墾此地的潮州府移民為紀念故里而延用之地名。
早期下淡水溪(高屏溪)西岸土質肥沃利於耕種,當地住民建置草藔開墾,
逐漸形成幾個以藔為名的聚落,包括溪埔寮、頂大寮、下大寮及潮州寮。
其中「下大寮」即今大寮里轄區內的主要聚落。
由於名稱聽起來不吉利,因而刪除「下」字,改稱「大寮」。
日治時期將此四區合稱為「大寮」,成為今日之鄉鎮名稱 ………
漳州寮社區內,放眼可及最古老的民居當推盧家古厝「范陽堂」。
盧家古厝前棟三合院正身樸實不華,背後竟保存了竹管厝的架構,
兩側護龍雖已改建,山牆上的裝飾卻是極其華麗之能事 。
走道後棟,步口廊下的書卷彩繪等,充分展現出古厝的華麗情況………..
這些在前棟是感覺不出來的。
按 : 盧姓出自姜姓,為炎帝裔孫姜太公的后代。
春秋時期,齊國文公之子(姜氏)名高,其子名僕,食採於盧(山東境)。
其后子孫以地為氏。即盧姓之始。
梅縣《盧氏族譜》記載:以盧徯為遠始祖。作一世。
五十九世北宋盧侗,自閩入粵,其裔遍佈粵東汕頭、潮州、澄海、饒平、揭陽、豐順、普寧、惠來等
講潮州話的地方,均奉盧侗為閩粵始祖。
根據統計,盧氏入粵,或因任官,或因謫譴,或因擴徒,聚居廣東,面廣人眾,
廣東省的縣市,百分之八十有盧氏聚居,人數之多,可說是冠于全國。
由於盧家古厝的見證,
或許可明確說明此地
早期移民確實是由潮州府移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