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8202139.JPG - 原  高雄州第三公學校

三民國小創設於大正十年,也就是日治時期1921年七月一日

最初以三山國王廟為校址,稱為高雄州第三公學校。

 

P8202138.JPG - 原  高雄州第三公學校

大正十三年〈1924〉,高雄第一公學校內惟分校及第二公學校三塊厝分校併入本校,

學童激增,原借廟舍不敷應用,乃遷至建國三路現址。

昭和12年〈1937〉改名旭公學校。昭和十六年〈1941〉又改名旭國民學校。

 P8202145.JPG - 原  高雄州第三公學校P8202139.JPG - 原  高雄州第三公學校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1945〉日本戰敗投降,本省光復,十二月奉令易名為高雄市第七國民學校。

民國三十六年〈1947〉奉令改名高雄市三民區三民國民學校。

民國三十八年九月〈1949〉改名為三民示範國民學校。

民國五十七年〈1968〉改名高雄市三民區三民國民小學。

P8202140.JPG - 原  高雄州第三公學校P8202141.JPG - 原  高雄州第三公學校

明治31年(1898) 10月,總督府公布《公學校令》,將各地的國語傳習所與分教場,改為公學校。

此時的公學校分布在臺灣西部的主要街庄。其大多採急就章方式,沿襲舊時書房的傳統,使用廟宇為校舍。

並在附近先行成立分校,待日後獨立為公學校。

P8202155.JPG - 原  高雄州第三公學校P8202154.JPG - 原  高雄州第三公學校P8202143.JPG - 原  高雄州第三公學校

 

日治時期的公學校與現今國民小學有相當程度的延續性,

當時的公學校大多可以對應到現在的國民小學,如今以當地地名為校名的學校,

往往就是最早設立的學校。

也因設置地點遍布全臺各主要聚落,校址大多沿用至今,

對於方便就學、普及教育著重要貢獻。

P8202146.JPG - 原  高雄州第三公學校P8202147.JPG - 原  高雄州第三公學校
P8202144.JPG - 原  高雄州第三公學校
P8202148.JPG - 原  高雄州第三公學校

 

三塊厝溪,往昔在過自立路段以後至三民國小前,河道曲折成大彎後,才續往西行注入愛河。

原本榛芒密佈蠻荒之境,因進出打狗港的便利,從唐山來的貨船可到達三塊厝港卸貨(今三民國小前),

外姓移入者日多,三塊厝在清末即已街市繁榮。

P8202152.JPG - 原  高雄州第三公學校P8202156.JPG - 原  高雄州第三公學校
P8202151.JPG - 原  高雄州第三公學校
P8202150.JPG - 原  高雄州第三公學校P8202153.JPG - 原  高雄州第三公學校
P8202142.JPG - 原  高雄州第三公學校

 

三塊厝的四個角頭為海墘、後溝仔、橋頭、北角。

海墘即沿著三塊厝溪範圍,三塊厝老家族大瓦厝錯落於此。

後溝仔約今三民國小附近,橋頭角則在今自立陸橋、區公所附近,

北角則在聚落北邊。

P8202149.JPG - 原  高雄州第三公學校

P8202157.JPG - 原  高雄州第三公學校

清時三塊厝即設有社學三處。

大正十年(1921)在三塊厝溪北岸設立高雄第三公學校,

1936年改名旭公學校,即今三民國小。

大正十一年(1922)又奉准設立州立高雄中學校,即後來的高雄中學。

 

可見此地之重要性……..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