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是個保存完整日治建築及文化的城市,
走過五十年的風華,這些建築不僅見證了歷史,
加上數代常民生活經驗的累積,
豐富了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
何謂歷史街區? 城市歷史街區是指「具有歷史、文化意義之
街道或結合歷史、文化,並有保存再生價值之建築群所形成之環境」。
這些歷史街區所營造出特有的場所感,
是構成城市魅力的重要部分,蘊含著豐富城市發展的經驗和記憶,
與城市發展的形象和功能連結成整體而密不可分。
歷史街區並不強調任單一建築物的特色,
而是環境的整體感和區域性。
府城歷史街區於106年(2017年)3月公告,
目前第一階段範圍北至成功路、公園南路;東以北門路為界;
南經樹林街、府前路、及友愛街;西臨運河及民權路三段,
為歷史資源較集中的地區。
置於第二階段則考慮擴大歷史街區,
以全面包含清代城牆的範圍。
為了進一步保存府城歷史風貌,將府城歷史街區範圍擴大至竹溪、
成功大學周邊與臺南運河周邊之緩衝區草案正在研擬中。
府城的城市紋理以清代的巷弄,舊河道,
和日治時期的市區改正為基礎;加上公告的古蹟及歷史建築、
其他重要景觀及設施、特色商店、以及特殊的廟宇交陪活動,
構成了府城特殊的城市空間。
府城歷史街區內的特色歷史老屋
共計1235個建物單元。
歷史街區獨特的品質著實地構成了其
內在的美學價值。
1950年代前後出生的老台南人都知道,
台南有「第一全成」、「大全成」和「小全成」三家全成戲院,
「第一全成」就是全美戲院的前身,而「小全成」是後來的今日戲院。
全美戲院的位置在日治時期地址是大宮町一丁目,
是葉飛雄所有的三連棟店屋,但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後由臺南富商歐雲明家族投資改建成「第一全成戲院」,
1950年落成。
歐雲明除了經營第一全成戲院外,
在臺南市中正路經營大全成與海安路全成兩家戲院。
之後與兄弟姊妹歐雲炎等共同經營,並購入中正路國華街口
由妹妹歐油柑及妹婿陳慶輝經營的小全成戲院,
1969年,改名為今日戲院。
1969年,歐家歐仙桃與夫婿吳義垣買下第一全成戲院,
將名稱改為全美戲院。
1971年將全美戲院轉型成二輪戲院。
在「6元一張票,一張票觀賞兩部片」的低價策略下,
全美戲院吸引了大量的客群。
如今,走過七十餘載的全美戲院,是台南舊城區裡唯一
戰後初期所建,目前仍在營運的戲院空間,
外觀仍使用手繪的電影看板,保留五六零年代的舊戲院模樣,
使之成為全美戲院的一大特色。
建築本體,承襲日本時代的鋼筋混泥土建築技術,
在手繪圖中可觀察到,外觀為三個量體左右形式對稱之建築,
並且刻意設計中間寬及兩側窄的表現手法,使其視覺觀感
塑造塔樓形象。
依造舊照片恢復已拆除的騎樓處大型雨庇,
使全美戲院整體空間更顯得氣派。
仔細端看兩側塔樓立面上拱窗旁,
連排的海馬與上方的蝙蝠圖騰浮雕,
是因為老一輩的認為海馬具有多子多孫、
蝙蝠則有五福臨門的福氣意象,
便以這兩吉祥物融入建築裡面,
在現今留存的街屋中,
是極為少見而特殊的裝飾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