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卡礑步道」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花蓮境內,早在日治時期,日本人為了建造立霧電廠,
從砂卡礑溪沿岸的岩壁上開鑿出一條長達四點四公里長、一公尺寬的步道,早期被稱為「神秘谷步道」,
後來才改回太魯閣族慣稱的砂卡噹「sgadan」,意為「臼齒」。
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將這條路規劃為景觀步道,加強沿線安全設施、增設休憩平台與解說設施,
近年來砂卡礑步道已經成為一條前往花蓮旅遊的熱門景點。
步道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而在砂卡礑溪16公里的流域中,所形成的峻秀峽谷,
清澈的溪水、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林,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與生態之美。
砂卡礑溪溪床上大大小小的奇岩怪石中,以大理石與片麻岩最多,湛藍湍急的溪水滑過溪床,
與溪石合奏出清亮的自然樂音,而溪水也將岩石琢磨得圓潤柔美,
褶皺在兩岸山壁和溪中岩石上形成一幅幅抽象壁畫,
美不勝收、任人欣賞想像。
砂卡礑溪水終年清澈碧藍,彷如遺世深藏的秘境,整條步道沿砂卡礑溪向前延伸,
河床上巨岩林立,由於溪谷佈滿大理石,溪水流經此處,激起大理石釋放出其中所含的碳酸鈣成份,
因此溪水呈現一種碧綠泛藍的色系,景緻十分迷人,
太魯閣的水石之美,在這裡發揮得淋漓盡致。
步道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十分適合親子自然體驗,此處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水,
提供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魚、蝦、蟹、水生昆蟲及蛙類是溪中的主角,
步道上昆蟲、蝶類、蛇類、山鳥,偶而還可見到台灣彌猴等哺乳類動物,
使砂卡礑步道處處展現生機,
是觀賞自然生態及瞭解太魯閣地質型態的最佳自然教室。
「砂卡礑 Skadang」是原住民太魯閣族語「臼齒」的意思,
這一地名的由來是當初太魯閣族人在這裡落腳開墾建立部落時,挖掘出先古人類的臼齒,
遂以此命名該地區。
根據族人耆老口傳,「砂卡礑溪」流域太魯閣族人部落主要由「Batto」家族建立。
這個家族發源於中央山脈西麓的濁水溪上游源頭地區,大約是今天南投縣轄山區。
由於生活空間受到人口增加而擠壓,於是他們的祖先在200多年前,翻越過奇萊山峰,
來到立霧溪峽谷的支流砂卡礑溪流域地區落腳,陸續建立了幾個部落社區,
例如「欣里干Snlingan」、「戈絡禾Kruh」、「砂卡礑Skadang」、「赫赫斯Huhus」…….。
1949年之後,太魯閣人的「砂卡礑社」被更名為漢文名字「大同社」,
「赫赫斯社」也被改成「大禮社」,
幸好現皆已恢復原本的太魯閣族語名稱。
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水,提供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
動植物生態豐富,使砂卡礑步道處處展現生機。
步道平緩易行,除了可沿途作自然觀察之外,
步道全線亦設置觀景平台可供小憩。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