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103756.JPG - 蘇澳  天主堂

蘇澳郡為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隸屬台北州。 蘇澳郡役所則設於蘇澳街。

蘇澳郡管轄蘇澳街及不設街庄的蕃地。轄域即今宜蘭縣蘇澳鎮、南澳鄉等地。

蘇澳郡役所 與左近的蘇澳公會堂、蘇澳庄役場,約在今日光復路路底一帶,

構成日治時期蘇澳最核心的行政區塊……….

PA103751.JPG - 蘇澳  天主堂PA103752.JPG - 蘇澳  天主堂

可惜這些日治時期重要的官廳建築,如今都已不存。

蘇澳天主堂就位在這個區段。

PA103753.JPG - 蘇澳  天主堂PA103754.JPG - 蘇澳  天主堂

宜蘭的漢人墾拓由北往南,蘇澳鎮位於南端,便成為漢人最晚開發的地方之一。

蘇澳的早期墾拓者大多是泉州人。

 

蘇澳古稱港口、東港或施八坑。相傳,早在明代就有海寇林道乾佔據港口,

之後又有西班牙人、荷蘭人先後在此殖民、建教堂傳教,直到鄭成功入台才撤離。

PA103762.JPG - 蘇澳  天主堂PA103765.JPG - 蘇澳  天主堂

 

到了清代,嘉慶2年(1797),海盜蔡牽由蘇澳上岸打劫。

嘉慶12年,海盜朱濆載農具至蘇澳,企圖由此占據宜蘭為大本營。

後由知府楊廷理緊急召募兵勇和居民,配合提督王得祿水陸夾攻,才將朱濆趕走。

也因此,促使清廷正視宜蘭的重要性,於嘉慶15年將宜蘭正式收入版圖。

PA103761.JPG - 蘇澳  天主堂

 

漢人真正開拓蘇澳,據說是在清嘉慶年間,泉州人蘇士尾率眾到此墾殖。

同治13年(1874),提督羅大春率兵千餘人來到蘇澳,開闢蘇花古道,並設義學教化民心,是蘇澳建設之先聲。

此外,陳輝煌帶民扛砲上山,打退法艦,又協肋設砲台於砲台山,防守蘇澳海口。

在陳輝煌的鎮守之下,奠下蘇澳穩固的基業。

PA103756.JPG - 蘇澳  天主堂PA103757.JPG - 蘇澳  天主堂

日治時期日人以此基業,開闢蘇花公路、建設南方澳漁港、設立學校等。

同時又蓋水泥廠,採掘各種礦產,使蘇澳進而成為重要的工業城鎮。

PA103759.JPG - 蘇澳  天主堂PA103758.JPG - 蘇澳  天主堂

在日治時期,蘇澳並沒有天主教堂的設立,國府遷台之後,在大陸傳教的許多外國傳教士

也步著國民政府的後塵,逐漸離開大陸來到台灣。

民國四十年前後,來自大陸的天主教神父人數多到可以散佈台灣的每一個鄉間,

當時首先來到蘇澳的是五、六個加拿大籍的修女,在現今蘇澳市場一帶租屋,一方面為社區

提供簡單的醫療服務,一方面將教義散播社區。

PA103760.JPG - 蘇澳  天主堂

不久將地點轉換到蘇澳中正路「白米橋」北端的白米溪河邊,

除了簡單的醫療,還為地方婦女作接生的工作,在醫院尚不普及的時代,這一群修女著實為

蘇澳地區提供了真正實惠的服務,也拉攏地方百姓的心。

之後才設立了這座天主堂。

PA103764.JPG - 蘇澳  天主堂

教堂山牆上寫的是天主聖三堂。

聖三道理是最代表天主教會的信仰,天主教與其他宗教的不同點,便是在於這端道理上。

天主教最大的特點,是以「 三位一體 」的天主為中心。

PA103755.JPG - 蘇澳  天主堂

 

 三位一體,就是聖父、聖子、聖神;一共有三位,但只是一個天主。

 這三位是完全獨立的:聖父不是聖子,聖子不是聖神,聖神不是聖父。

「是三位,卻是一體」。

 

 當中有個重要的概念,叫做「 獨立而共融 」,

即是說:父、子、神都是獨立的,但是他們成為一個至高無上的真神。

PA103763.JPG - 蘇澳  天主堂

 

 基於同樣的理由,信徒們也相信,無論是個人、國家、民族,或任何團體,

也必須有自己獨特的生命,但是它們應與別人、與別的團體,組成一個大生命、一個大團體。

這就是所謂的 獨立而共融

這是愛的最高境界,這是「天主聖三」的內在生命,

一個獨立而共融的生命…….

此一天主堂建築已有數十年的歷史,

目前仍在運作當中。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