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三界村聖德宮,係供奉三官大帝為主神之廟宇,歷史悠久,香火鼎盛,
為金山、萬里一帶民眾之信仰中心,創廟迄已有246年之歷史,原稱三界公廟,
因此村名即以三界村為名;
廟宇所所在地為三界壇路,為北部地區著名之三官大帝廟之一。
該廟之沿革歷史並無詳細之文字記載,只靠耆老斷續記憶口述。
於清乾隆32年(1767), 福建漳浦嚴姓祖先,於故鄉漳浦雨齋頂祖廟恭請天官大帝,
橫渡黑水溝,於金山地區登陸,在金包里 堡下角西勢莊居住,並於半樹搭一紅壇供奉天官大帝
及神農大 帝,神農大帝有乩身,為民眾消災解厄及開出藥方及藥草,救人治病,
因神威顯赫,故當時稱為「王爺公廟」。
當時大陸來台時,只帶來天官大帝,於草廟時期廟前 有二棵樟樹,
一棵腐爛,另一棵完好如初,即取該棵樟樹雕刻地官及水官大帝二尊,合祀三官大帝,
並稱為三界公廟。
三官大帝神威神威顯赫,香火鼎盛,信徒日眾,因三官大帝於民間通稱三界公,
因此附近地名則稱為三界壇。
金山三界壇一帶據聞為嘉慶7年(1802)漳州平和人李富所拓,
爾後並修築大厝落地居此,李富宅因地勢較高昔稱「頂瓦厝」,
清水路一帶的李芑豐祖厝因地勢較低是為「下瓦厝」。
李富乃李氏開基十三世,為李佈 (芑豐居主人) 的堂兄,
二人姓名在金山聖德宮內立於道光辛卯年的建廟捐獻碑上能見得,
碑文詳列李富現捐銀四大元,李布捐銀三大元,
足證李氏家族在金山的富甲一方。
頂瓦厝為一進二護龍的三合院建築,現況多有改建,惟正廳整體保存完整,宅第猶存古韻。
正廳面寬三開間,明間凹壽處木石雕刻精美,增添豪宅氛圍,舉凡雀替、員光、櫃台腳無一不雕,
連格柵窗旁的頂堵和塞板都施以雕刻,塞板作四季瓶,頂堵刻四蝠(賜福),所費不貲;
次間開竹節窗,面作斗砌磚,磚法排列特殊,以八邊型和十字型的紅磚為主,
搭配顏只磚構成一面龜錦紋,其結構實用兼具藝術表現,歸功匠師工法高超。
次間部分區域作連幣紋,象徵招財,作為古厝立面十分討喜。
頂瓦厝的牆基選用安山岩,安山岩是一種火山噴出岩,是造山帶最普通的火成岩。
安山岩因內部所含礦物不同而各具特色,表面常見遍布黑色的角閃石結晶,
石材質地較軟容易雕刻,
選用安山岩幾乎是大屯山腳下民居的一貫特色。
在金山磺溪平原上立足已逾百年的李氏古厝群
可謂是北海岸的民居中最華美的代表………..
而頂瓦厝建築之精美,
更勝於下瓦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