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5209.JPG - 五股  更寮地區傳統民居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臺灣歸清之版圖,翌年設置戍兵,

乾隆三十二年(1767)初,設置八里坌巡檢,五股坑區、八里坌、貴子坑區等隸屬巡檢管轄。

清光緒二十年,中日甲午戰役失利,兩國訂立馬關條約,臺灣進入日治時期,

翌年六月日人施行地方官判,臺灣設三縣一廳,臺北縣下轄四支廳,

五股之興直堡地區歸台北縣直轄。

DSC05214.JPG - 五股  更寮地區傳統民居DSC05207.JPG - 五股  更寮地區傳統民居DSC05206.JPG - 五股  更寮地區傳統民居
DSC05208.JPG - 五股  更寮地區傳統民居
DSC05210.JPG - 五股  更寮地區傳統民居

1901年全島分設二十廳,廳下各置支廳今五股全區境皆隸屬新莊支廳,後因擴大行政區域,

及併更寮,新塭二庄俗稱五股庄,民國34年臺灣光復後正名為五股鄉,

民國99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因應新北市改制升格為五股區。

DSC05209.JPG - 五股  更寮地區傳統民居DSC05212.JPG - 五股  更寮地區傳統民居DSC05213.JPG - 五股  更寮地區傳統民居

根據一紙清乾隆年代的合同,經輔大歷史系教授尹章義研考解讀,

證明「五股」地名原是由「五榖坑」陸續演變而來,

這份出自乾隆三十八年正月「劉伴郎退還田契字」合同,記載「興直山下外庄五榖坑口」

明確的指出五股坑原名為「五榖坑」。

DSC05203.JPG - 五股  更寮地區傳統民居DSC05204.JPG - 五股  更寮地區傳統民居DSC05205.JPG - 五股  更寮地區傳統民居

「五榖坑」這地名沿用數百年,

到了清朝道光、咸豐年間,客家人逐漸外移,閩南人遷入,

「五榖坑」即簡化為「五谷坑」再轉音為「五股坑」。

日治時期,日本人統治臺灣後,再將其簡化稱之為五股………

DSC05216.JPG - 五股  更寮地區傳統民居DSC05217.JPG - 五股  更寮地區傳統民居
DSC05218.JPG - 五股  更寮地區傳統民居

更寮里於民國351月行政區域調整,以昔日更寮莊得名。

東臨蘆洲區,西以塭子川相隔成功里、五股里、德音里,南依興珍里,北毗本區成州里。

里名由來如下:

DSC05215.JPG - 五股  更寮地區傳統民居

 

乾隆年間,泉州人陳姓18人開闢,因設寮擊柝,警戒盜賊,故名之為更寮。

乾隆28年劉承纘、劉承傳鑿萬安陂大圳灌溉。

DSC05218-1.JPG - 五股  更寮地區傳統民居

DSC05218-2.JPG - 五股  更寮地區傳統民居

福安宮旁尚保有三合院古厝,

以及兩三棟的街屋。

此間之古厝

是否即為陳姓所有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