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7年閩浙總督劉韻珂,率領北路理番同知史密、
淡水同知曹士桂、北路協將葉長春、北路營參將呂大陞還有
其他官兵實地調查水沙連六社,並向道光皇帝呈上「奏勘番地疏」,
詳細解說水沙連六社「開之則易於成功,禁之竟難以弭患」。
1848年新任分巡臺灣兵備道徐宗幹,接受水沙連六社番目
群到官署的開墾要求,於是請設屯丁書,擬將原本屬於迆裡小屯
的水沙連六社化番,獨立為水沙連大屯,屯兵四百名。
1849年總社丁黃肥招得墾首王增榮,開墾原來審鹿社的
埔地(即今魚池鄉盆地的平原地帶,
大約今魚池鄉魚池、東池、
大林、東光、共和、中明、新城各村),
面積大約有二十一平方公里。
1851年茄苳腳圳、北烘圳、守城份圳等水利設施陸續開鑿完工,
平埔族群之定耕農作開始有一定規模,埔里盆地的開發奠定基礎。
1858年漢人墾戶首王增榮的孫子王達德將木屐蘭的埔地分成
三十二份田業,交給漢人佃戶前去開墾,
並建立木屐蘭聚落。
按地方文史資料上紀錄洪家古厝(4號宅)
於清咸豐8年(1858)開庄之後,由草屯洪金水五兄弟移入
木屐蘭經商時興建。
但因無人居住管理,而為防止古厝繼續風化,
也為防止外人入侵,洪氏後人竟以三合板封鎖
古厝封住牆面。
洪家古厝4號宅與1號宅因同屬洪姓宗族,均為木屐蘭望族。
根據文史資料記載: 洪家古厝(4號宅)創建於清咸豐八年
(1858),係由草屯洪金水五兄弟移墾木屐蘭,興建應比
1號宅要早很多。
但因無人居住管理,為防止外人入侵,
柴門以三合板封閉,令人看了
不勝噓唏。
再次造訪,木雕部分似乎
有所修繕 ?
能優哉地欣賞檐廊棟架的木作
與雕刻彩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