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東靠杭州市區,其餘三面環山,面積約6.39平方公里,
南北長約3.2公里,東西寬約2.8公里,繞湖一周近15公里。
湖中被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分隔,按面積大小分別為外西湖、西里湖(又稱「後西湖」
或「後湖」)、北里湖(又稱「里西湖」)、小南湖(又稱「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
其中外西湖面積最大。
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島嶼,蘇堤、白堤越過湖面,
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個人工小島鼎立於外西湖湖心,雷峰塔與保俶塔隔湖相映,
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漢書 地理志》:
「錢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東入海,行八百三十里。」
後又有錢水、錢唐湖、明聖湖、金牛湖、石涵湖、上湖、瀲灩湖、放生池、西子湖、
高土湖、西陵湖、龍川、銷金鍋、美人湖、賢者湖、明月湖諸般名稱,
但是只有兩個名稱為歷代普遍公認,並見諸於文獻記載:
一是因杭州古名錢塘,湖稱錢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
最早出現的「西湖」名稱,是在白居易《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和《杭州回舫》這兩首詩中。
北宋以後,名家詩文大都以西湖為名,錢塘湖之名逐漸鮮為人知。
而蘇軾的《乞開杭州西湖狀》,則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這個名稱。
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山水畫。
南宋祝穆《方輿勝覽》、吳自牧《夢粱錄》均有記載,當時的文人詩詞也多有提及。
十景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景目為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夕照、
南屏晚鐘、麯院風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兩峰插雲。
至清代,康熙帝南巡至杭,為西湖十景題字。
此後當地官吏將康熙帝御筆所書,刻石立碑,建亭恭護,
至此,西湖十景石碑成為景點標誌。
乾隆帝南巡杭州,就十景各賦詩一首,鐫刻於碑石陰面,
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廣為人知。
花港觀魚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是西湖園林中最具看頭的景點。
花港觀魚曾經是南宋內侍官盧允升的私家花園,稱為盧園,
因為花家山的溪水經過這裏流入西湖,因為得名花港。
清代康熙、乾隆兩位皇帝都對花港觀魚情有獨鐘,康熙題寫了景名,
乾隆作詩讚美道: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須秋水悟南華。
如今的花港觀魚,是一座占地二十餘公頃的大型公園,
全園分為紅魚池、牡丹園、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個景區。
全園遊賞的中心區域是公園中部的紅魚池。
沿著池上的曲橋,只要輕輕探身,就能看到數百條金鱗紅魚結隊往來,水中嬉戲。
清風徐來,池岸邊的花木輕盈墜落,飄浮在水面上,
好一幅動人的景色………..
紅魚池的西邊是牡丹園,種植著色澤鮮豔的400多株牡丹。
另外還有密林區和新花港。
密林中緩丘起伏,綠樹成蔭,讓人感覺格外靜謐。
而新花港貫通裏西湖和小南湖,
使整座花港觀魚公園
都環抱在隱隱綠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