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境鷲嶺北極殿大上帝廟,又稱台南北極殿,
位於臺南市中西區昔日府城海拔最高之鷲嶺,
主祀北極玄天上帝,是一間明鄭時期就已建立的古廟。
過去稱為「上帝廟」、「台南市上帝公廟」、
「真武廟」、「元帝廟」,其別名「大上帝廟」;
與位於赤崁樓附近的「小上帝廟」開基靈祐宮相對而來。
1979年公告為二級古蹟,
現升格為文化部所轄國定古蹟。
臺南北極殿確切的建立年代不詳,
清代方志多用「偽時建」一詞帶過。
但因為有寧靖王匾的落款年份,所以可知在明永曆廿三年
(1669)以前北極殿已經存在。
首任臺灣府知府蔣毓英在康熙廿四年(1685)捐俸整修,
之後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當地居民重建。
此時廟宇周邊有寬廣的空地,且廟宇左邊是車路要道。
但後來有林天生、楊養兩人[註 4]佔地興建店屋,
後來官府判決兩人每年要給廟方地租番銀四兩,
而上帝廟周邊20間店屋也要每年繳地租,
為此於雍正八年(1729)三月立碑(上帝廟店屋地租碑記)公告。
而後在乾隆五十年(1785)有鄉賓黃世景重修,
但過程有些狀況,三年後(1788)由知府楊廷理續成,
並追討遭到侵佔的廟地。
然而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有廟後居民馬梓增築房屋侵佔廟地,
當時的值年爐主郭友等人乃向當時的知縣仇賦苹提出控告,最後
判罰番銀40元,且每年要繳地租。
次年(1791)七月,應郭友等人的請求,
官方同意立「大上帝廟示禁碑」將此事公告,
以示警惕。
嘉慶九年(1804),當地居民方相、林慶雲、蔡光準等人
再次修廟,且在廟後興建公館(又稱桐山營公寓)供桐山營
班兵暫住。
道光十五年(1835),因廟宇倒塌多年,再次重修,
桐山營班兵也有參與此次工程。
這次重修也有順便整修公館。
咸豐四年(1854年)再修,
也是在此時「北極殿」取代「上帝廟」知名出現在石碑上。
同治二年(1863)北極殿再次重修,
是清朝最後的整修記錄。
日治時期,因為明治四十年(1907)拓寬竹子街(今民權路)
成9公尺道路,拆毀了北極殿前殿,遂在明治四十四年(1911)暫為修繕。
而後北極殿在大正九年(1920)重修,
次年(1921)正殿落成,大正十二年(1923)修後殿,
昭和二年(1927)完工。
戰後,北極殿多次修建。
民國五十三年(1964)因為將民權路拓寬到15公尺,
又拆毀了前殿,遂在民國五十八年到六十年(1969─1971)重修,
而成今天廟宇緊鄰街道的景象。
北極殿是少數興建於鄭氏時期的廟宇,歷史悠久。北
主祀的神明為玄天上帝(上帝公),整間廟宇是以黑色為主色,
和一般以紅色為主色的廟宇有很大的不同。舉凡廟門、柱子、隔扇
等都屬於黑色,就供桌上的令旗都屬於黑色,
配上一把七星劍,
顯現了上帝公不凡的神威。
廟內目前擁有全台南市最古老的匾額,
是在1669年由明寧靖王朱術桂敬獻的
「威顯赫奕」牌匾。
北極殿的門神繪的是少見的雙龍門神,
由府城彩繪世家—潘氏彩繪家族的三代匠師接力完成,
由潘春源施作、潘麗水臨摹、潘岳雄修復,
是最早以神龍為門神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