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首廟天壇的創建歷史,根據傳說,可以追溯到

鄭氏時期的永曆15年,為鄭成功來臺後築壇祭告天地之所,

此後一直由民宅輪流祭祀,

直到清咸豐4年(1854)才正式建廟。

廟內主祀玉皇上帝,為道教信仰中神格最高的神明,

而正殿前的「一字匾」,

為享譽府城的四大名匾之一,值得一看。

臺灣首廟天壇,位於臺南市中西區,

為主祀玉皇上帝的道教廟宇,位於昔日為府城最高點鷲嶺之上。

別稱台南天壇,民間俗稱新天公廟。

該地原為鄭氏王朝祭天用的祭壇,

清咸豐四年(1854),才於原址建廟立壇。

1985年經指定為三級古蹟。

1997年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取消三級分級制後,

已變更為直轄市定古蹟。

與開基玉皇宮同為台南市兩大天公廟。

相傳1661年12月鄭成功自荷蘭東印度公司取得臺灣後,

官方的祭天天壇即設於「鷲嶺」,該小山丘即為臺南天壇現址。

因為該地頗為平坦,台語亦稱天壇為天公埕。

自此,此地點成為鄭氏王朝統治者

每年祭祀上天的場所。

1683年明鄭滅亡後,明鄭王朝君臣,還有官兵、眷屬十萬人,

俱遭清政府下令強制遷入中國內地十八行省。現址遂不再舉行

任何祭儀,然而輪值天公爐活動仍於當地依例輪值舉行,

並由在地仕紳輪流值年,供奉該聖爐於該輪值仕紳的

民宅大廳,是為爐主制度的道教習俗,

也於其後普遍見於各地,沿襲至今。

現有廟宇外觀與名稱均是從1893年的大修後沿用至今,

於1862年、1893年、1949年、1982年及1996年

經過規模大小不一的整修。

其中,以1899年的整修幅度最大。

迄今廟宇原貌亦為當時所修竣模樣。

玉皇上帝的生日是農曆正月初九,俗稱天公生;

許多府城人會在前一天的子時(半夜十一點,也是初九

開始的時間)來到廟裡為天公慶生,奉上僅有天公才能

享有的珍重祭祀品,

廟方也會發放「開運紅包」祝福信眾財運旺旺來,

也會有平安滷麵可以享用。

這一天廟裡徹夜擠得水泄不通,

是一年一度的熱鬧慶典。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