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口街兩座石牌坊為「勇壯簡易、所向無前」坊和「閩越雄聲、楚滇偉積」坊,
均為東北西南向,建於清康熙年間,兩坊間相距159米。
「勇壯簡易、所向無前」坊為清康熙四十六年(1619)賜福建提督、左都督的藍理所立。
「閩越雄聲、楚滇偉積」坊則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賜福建全漳總兵官、左都督許鳳所立。
四座石牌坊均為三間、五樓、十二柱,
以青白石相間建造,是閩南石雕的精品……….
漳州是歷史文化名城,早於一萬年前就有先民在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
秦始皇二十五年(-222),列入秦中央版圖,屬閩中郡。
漢代,以梁山(今地名)為界,分屬南越、閩越,延至隋開皇十二年(592)歸於一統。
唐高宗總章二年(669),閩南發生叛亂,嶺南行軍總管陳政父子奉命平亂。
此時,他們率領河南光、申、蔡三州7000多名將士入漳,連同隨軍眷屬,帶來中原文化。
唐垂拱二年(686)建州,迄今已有1300餘年歷史。
唐垂拱二年(686),陳政之子陳元光疏言:
「周官七閩,宜增為八,請建一州,泉、潮間」。
陳獲旨得准,在泉州與潮州之間建有漳州,並受命嶺南行軍總管、世守漳州刺史。
陳元光又疏部曲許天正、馬仁等幹略,請授司馬等職。
陳元光即率眾等在漳州剪除荊棘,營農積穀,奏立行臺,四境遂無枹鼓之聲。
明朝時,漳州之月港已經是閩南大鎮,人貨萃聚。
唐貞元二年(786) 州治從漳浦李澳川徙至龍溪縣登高山 (今芝山) 下桂林村 (今薌城)。
據史料記載,漳州城的規模在明嘉靖十三年(1534) 已達三隅廿一街一巷,
至清乾隆二年更增加為城內廿七條街道,
城外並有一條五里長的東門街 ,也就是今天的新華東路。
牌坊所在的位置稱為岳口街,
是因為路的盡頭即有一東岳廟……….
附近並殘存一石坊 (今岳口小學大門前 ) 為明代的市区最老的石牌坊。
正德牌坊牌坊是原東岳行宫外門牌坊 ,
東岳行宫宋绍興年间(1131-1162)始建,明洪武、宣德两次重修。
石坊明正德七年(1512)建,坐北向南,通高4.8米,面阔10.3米,石仿木结構,
四柱、上枋下面横刻:時正德七年正月初八日立等。
石坊未作雕刻裝飾,風格樸實而氣派。
許鳳,海澄人,曾任總鎮福建全漳總兵官、榮祿大夫、左都督,
與藍理同為清初平台名將。
康熙朝實錄兵部議覆 :
…….. 朕頃因視河、駐蹕淮上江浙兩省官員、及地方紳士軍民、皆環道遠迎、懇請臨幸。
朕勉順群情、涉江而南。巡省風俗。所至郡縣、見雨暘應時、麥苗蕃殖。比閭樂業、可冀盈寧。
雖山東一路、尚未悉睹。而江浙田疇、郁蔥在望、深愜朕懷。
賜杭州將軍室宗諾羅布、福建將軍祖良璧、福建浙江總督梁鼐、浙江提督王世臣、
福建陸路提督藍理、水師提督吳英、浙江巡撫王然、杭州副都統覺羅噶珥圖、道福塞等、衣各一襲。
甲午。升雲南永昌道王家棟、為廣西按察使司按察使。
賜浙江提督王世臣、福建水師提督吳英、陸路提督藍理、浙江溫州總兵官崔相國、
福建漳州總兵官許鳳等、御書匾額………. 云爾。
康熙二十九年(1690),藍理曾調任定海鎮總兵,在定海鎮執掌兵權十三個年頭。
在平定藩亂、收復臺灣、治理定海、重修普陀、經營福建,推動社會和諧與民生發展方面
做出卓越貢獻,被康熙譽為平臺首功,禦賜牌坊一座,其生平事蹟入傳《清史稿》。
同時,早年與藍理一起投軍的鄉人如
柯彩、陳龍、許鳳等人亦以軍功光耀門楣,官居總兵,
其中許鳳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受康熙帝禦賜禦書「閩越雄聲,楚滇偉績」牌坊一座。
兩座牌坊一前一後矗立在岳口街,
見證鄉人的偉大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