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洞岩俗稱洞仔岩,在漳州龍文區蔡坂村,距漳州市區10公里,海拔280米。
因山上有一石洞,深廣各丈餘,每當天將降雨,雲霧即從洞中飛出,雨過天晴,
雲霧又飄回洞中,因此得名。
明萬曆《漳州府志》記載:
「中有石室,深廣丈余。天將雨則雲出其中,霽則雲復歸焉,故曰云洞。」
相傳隋開皇年間,有潛翁隱居於此,養鶴其中,常有鶴鳴,因而又名「鶴鳴山」。
《漳州府志》又記載,雲洞岩頂有仙亭岩,
山岩石壁,高出雲霄。宋僧人往,見二士對弈,就之,化爲白鶴,沖天而去。
故又名鶴鳴山。
山上因而有何鶴鳴樓……….
宋代理學家朱熹在此講學,並留下溪山第一的題刻。
五代許碏,明代理學家蔡烈、豐熙、周瑛、林達、林魁、古文學家王慎中,
清代楊道泰、馬負書等曆代名人均有留蹟於此。
明代嘉靖年間的蔡烈曾隱居此石室。
蔡烈乃瓊州太守蔡昊之子,字文繼,龍溪人。
《明史》說他少而好學,老而不倦,人品極高,歸隱雲洞後,在山中講學。
雖是一布衣,從學者甚多,四方學者,來訪日增。
雲洞岩的聲譽也日高,名賢題刻也日見增多,
遂成爲閩南一處着名的碑林。
蔡烈從學於蔡清。
蔡清,字介夫,別號虛齋,福建泉州人。
明成化十三年(1477)參加鄉試名列第一,成化二十年中進士後,他不想做官,因病告假,請求回歸鄉里。
後來遵母命出來做官,歷任禮部祠祭主事、吏部稽勛主事、祠祭司員外郎、南京文選郎中、江西提學副使等官職。
父母相繼去世後,他便歸鄉守制,在家教授學生。
蔡清在泉郡成為理學的中心人物,形成清源學派,其影響遍及全國。
在他做官時,就有很多人前來求學,如今在家,四方學子爭著拜蔡清為師,
有的不遠千裏而來,蔡清一一以禮接待。
他講授儒家經典著作時,註重提綱挈領,闡明要旨,使學子易于領會,透徹理解。
他認為五經之首是《易》,所以他對《易》有很深的研究,有許多獨到的見解,
他把自己的見解著成書,就是《易經蒙引》。
蔡清的學生中有陳琛、易時中、王宣、林同、蔡烈、李墀、張元璽、趙錄等。
由于蔡清的精心教導,言傳身教,這群學生,後來人人居官清正,個個有著作傳世。
甚至影響他們所教的學生,也都卓有成就。
蔡烈因在此研究《易經》並開壇講學,人稱鶴峰先生,
仙逝後葬于山下,墓前建有鶴丘碑亭。其墓位於雲洞岩下,就其形制,
乃明代墓塋的樣式。
雲洞岩寺院左近的鶴室,即是潛翁養鶴處,也是蔡烈隱居處,
室內有篆字石碑:蔡鶴峰先生神位,壁上還刻有一段《易經》。
蔡烈的墓前有鶴丘碑。
安林侖有碑銘曰:鶴峰千仞,龍江一曲,中有一丘,其人如玉,
極力稱讚蔡烈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