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碼鎮隸屬于福建省龍海市,東與海澄鎮山後村交界,南接榜山鎮和海澄鎮,

西與榜山鎮平寧村接壤,北隔錦江與紫泥鎮相望,是龍海市政府所在地……….

由此可知,榜山鎮平寧村就位於石碼街道西側接壤之地。


此處是個以謝姓居民為主的單姓聚落。

相傳晉朝孝武帝駕臨謝安官邸,見其庭園中有 一株雄傳大樹,長得青翠茂盛,

當時孝武帝指着大樹對謝安言道:此乃謝家之寶樹。

謝氏遂以寶樹爲堂號,由來在此。

另有一說,出自《晉書•謝玄傳》:

與從兄朗俱爲叔父安所器重,安嚐戒約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

玄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

後來唐朝文人王勃撰《膝之閣序》,文中就有非謝家之寶樹之句。



謝氏,據《元和姓纂》所載,周宣王因其舅申伯平叛功赫,封邑于謝國 (今河南省唐河縣)

謝國子孫後失爵位,遂以國名為氏。

早在漢代,謝氏已成為中國大姓,西漢《急就章》列為常見姓氏之一,

宋《百家姓》列于第34位,現按人口排列為國內第24位大姓。

謝氏在六朝時最為興盛,世稱王謝、烏衣望族,

唐詩中也有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之句,一樣膾炙人口。




 

晉代謝安 (320385) 字安石,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世族,有治國才略。

東晉東渡後隱居會稽(浙江紹興)東山,以絲竹陶冶情操,時人為之語:

安石不出,如蒼生何四十余方出仕,孝武帝時任宰相,

遣謝石、謝玄等為將,大破北方強敵前秦苻堅于淝水。



謝安又被稱為謝府王公。

淝水之戰中,謝安令謝玄、謝石,乘勝進軍,收復洛陽和青、兗、徐、并諸州。

苻堅也在敗退途中被他的部將姚萇所殺,東晉王朝得到安定,生靈免于涂炭。

孝武帝就加封謝安為建昌縣公,拜為太保;

任內因疾請辭還鄉,未久齎志而歿,享年六十有六。


時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嗣後追封太傅,後世人尊稱謝太傅,舉國上下塑像立廟奉祀。」

稱為「謝千歲」、「謝聖王」、「謝王公」、「謝老元帥」、「廣惠聖王」、「廣惠尊王」、

「廣應聖王」、「廣應尊王」、「顯濟靈王」、「護國尊王」等。


 

謝玄(343388) 字幼度,晉宰相謝安之侄,謝安任他為廣陵相以御前秦,

在淝水之戰獲大捷,並率軍收復徐、兗、青、豫等州。


相傳,謝安曾問其子侄:為什麼人家都要訓導子侄使走正路,成為優秀的人?

謝玄回答:這就像大家喜歡在庭階中栽培芝蘭玉樹一個道理。

後來,唐代王勃寫了一篇著名的駢文《滕王閣序》,文中有非謝家之寶樹句,

寶樹一詞為人傳誦,故謝氏有寶樹堂、寶樹傳芳之稱 ………


家廟前燈號上有六和縣正堂字樣,表示該族中有人官為六合知縣。

六合縣,中國舊縣名。在今江蘇省南京市境。





按 :  六合古稱棠邑。秦始皇二十一年(- 21),始置棠邑縣。

隋朝廢北周時所置六合郡,開皇四年(584),廢尉氏縣、堂邑縣、方山縣,合為六合縣。

唐朝時,屬揚州、廣陵郡。

明代之前屬揚州,洪武二十三年(1389)始屬應天府(今南京)。

能擔任應天府六合縣正堂主通常有著進士的功名。

因無進一步資料,

未知該裔孫之名諱,

亦無法得知此地謝氏之衍流 ?


這裡的古民居家家戶戶門口還掛著一個竹隔,

據說是因為當時這裡的商販特別多,而當地人又比較內斂,所以家家戶戶在

門口擺上一個竹隔,把屋內與街道隔絕開來。

是比較特別的一點………..

這種情形在月港的舊街上

也能發現類似的格局。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