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澄鎮,地處九龍江下游匯海之濱,史稱「月港」,明代時期是我國對外貿易的
著名港口、閩南一大都會,素有「小蘇杭」之美譽。
「市鎮繁華甲一方,港口千帆競相發」是其生動的歷史寫照……..
數百年前,碼頭「海舶鱗集,商賈咸聚」的繁華景象已毫無蹤跡,
只有一些小漁船捕魚歸來停靠。
明代,這處漳州龍海的隱蔽小港,開始漸露頭角,最終發展成明清時期海上貿易始發港、
明朝中後期唯一合法的對外貿易港口。
月港有7座碼頭,見證了一撥撥閩商與歐洲列強合作、競爭,
共同參與了世界貿易體系形成的進程。
根據史料記載,
明隆慶元年(1567) 朝廷在月港開放「洋市」,准許商船從這裡前往東西二洋貿易。
而月港在得到政府承認前,已經通過民間走私貿易影響了海內外。
曾經的月港,碼頭十分密集。
據遺址考察,僅月港溪尾不足1公里的海岸就設有7個碼頭。
這些碼頭分工明確、功能合理、流程清晰,
反映出當時月港作為中心港口繁榮發達的通商情況。
關於月港碼頭當年的盛況,相關史料記載「海舶鱗集,商賈咸聚」,
被譽為「閩南大都會」、「小蘇杭」。
史學家考證,當年從華安、平和、漳平甚至江西境內,無數貨物順九龍江支流聚集月港,等待出洋,
帶著異國情調的商品也同樣雲集於此。
明成化十年(1474年)漳州月港私商活躍,
漳州地區商販大批移居菲律賓、新加坡、馬來亞、印度支那;
海城鎮內樓村華瑤的李双輝也是經商成功的菲僑,
其所興建的古厝該算是海城鎮內最具指標的…….
門額上隱約可見隴西二字,
按 : 唐江王李元祥之後李綱,南宋高宗時拜相,其曾孫李火德遷上杭,為閩、粵李氏大始祖,
傳至慶三郎,徙居永定,為湖坑開基祖,再傳分居平和、南靖、晉江、詔安、同安、安溪,
為各地之開基祖。
李伯瑤(612-672,又作李伯苗) 字昆宗,號輔信,唐朝開國名將衞國公李靖之孫。
封輔信王公,賜諡 武惠。 帝封為 輔勝將武惠侯,坐鎮漳江地方,生共享江山,死則厥祀。
十三子隨征,俱有汗馬之勞,長當襲職,概封為防禦國練侯,分守閩中邵縣,各兼庶秩,以防百蠻。
今雲霄、漳浦、龍海一帶李姓多尊
李伯瑤為入閩始祖。
李家古厝的建築特色在於其拼貼花磚、泥塑,
以及一般較為少見的色玻璃。
巧妙地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築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