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要塞司令部位於中正區祥豐街46號。
要塞司令部始建於1896年,當時名為「基隆要塞指揮所」,1909年改為現名,
是日治時期北台灣的軍事指揮中心之一。
設計者是台灣總督府營建課工事部技師淺井新一。
現存的基隆要塞司令部是一座T字型建築,修建於1928年。
是一座兩層的鋼筋混凝土建築。戰後基隆要塞司令部被中華民國國軍接收,
現在是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第二海岸巡防總隊辦公場所,並不對一般公眾開放。
只在每年的古蹟日開放導覽……..
基隆要塞司令部被列入基隆市定古蹟。
基隆與澎湖群島、高雄一樣,是台灣防衛上的要地,
也是重要的艦船修理、軍需品補給與南進的基地,為防衛而於此建設要塞。
1896年日軍在基隆設立「基隆要塞指揮所」1903年正式設立「基隆要塞司令部」,
其管轄範圍,涵蓋了基隆,澳底,金山,淡水,新竹,後龍等地區,
1900年3月外木山砲臺動工、8月大武崙山堡壘動工、12月白米甕砲臺動工。
1901年3月槓子寮砲臺動工、5月社寮島砲臺動工、11月萬人頭堡壘動工。
1902年1月大武崙山堡壘竣工、3月外木山砲臺竣工、5月設置基隆要塞司令部、
7月白米甕砲臺竣工。1903年9月社寮島砲臺竣工。
1904年8月萬人頭堡壘竣工、八尺門砲臺動工、10月槓子寮砲臺竣工、12月牛稠嶺砲臺動工。
1905年2月公山尾砲臺動工、5月牛稠嶺砲臺竣工、6月公山尾砲臺・八尺門砲臺竣工。
1900年3月至1905年6月先後完成10座砲臺及堡壘。
1902年5月,設置了基隆要塞司令部。
基隆要塞司令部曾經是北台灣最高軍事指揮中心,
未來也是「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計畫」重要教育展示館場,
將與旭丘指揮所、清法戰爭紀念園區、要塞司令官邸、校官眷舍等串連,
形成完整的文化資產區。
現有的這棟建築物完工於昭和3年(1928) ,由台灣總督府營建課工事部淺井新一設計。
廳舍為二層樓的鋼筋混凝土建築, 採T形平面配置,外表洗石子,部分牆面貼防水瓷磚。
光復後,基隆要塞司令部由國軍接收。
民國35年(1946)10月25日,蔣介石來台參加台灣光復一週年慶祝大會,
次日,蒞臨基隆塞司令部巡視。事後,基隆要塞司令在這棟大樓前面立碑紀念,
碑石寫著「國民政府主席蔣公介石蒞護巡視紀念碑」。
當時,蔣介石正處於政治事業高峰,意氣風發地來台參加光復慶典,
然後再飛回南京。只是世事難料,三、四年之後,台灣會成為他退守之地。
碑文上刻著「蔣公介石」,則透露了一些歷史線索,
民國35年時,社會仍普遍習慣稱呼蔣介石的本名。
後來蔣介石以「蔣中正」之名簽署各種文件及題字,連身分證也改用「蔣中正」之名,
久而久之, 台灣就再沒有人敢使用「蔣介石」這樣的稱呼。
「國民政府主席蔣公介石蒞臨巡視紀念碑」
立碑於民國三十五年十月二十六日,由史宏熹題字。
後方山牆上「屏障東南」的石匾則是民國三十五年六月一日,也是史宏熹題的。
史宏熹應該是光復初期的基隆要塞司令官……….
這塊石碑保存為歷史遺跡,
亦可見證今昔時代氛圍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