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火電廠建於昭和十二年(1937),昭和十四年完工,佔地四千坪,

以基隆、瑞芳附近煤源為燃料, 進行火力發電。

 




北火電廠發電量達三萬五千瓦,是當時東南亞發電量最大的火力發電廠,電力供應台灣北部之需。

第二次大戰期間,電廠遭烽火波及。

戰後,民國四十二年(1953),當時任職台電的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先生主導修復,

並擴建廠房,仍成為重要的火力發電廠,直至民國七十二年(1983)才停機除役。

這座位於八斗子海濱的電廠, 曾伴隨著當地居民一起走過六十幾個寒暑歲月。

 




 

 

電廠對面的這一員工宿舍區則佔地數十公頃, 自日治時期即已存在,

後由台電接收,為北火電廠員工宿舍。

電廠關閉後,人去樓空, 舊時宿舍也屋傾牆頹,一片荒涼

 





 

 

民國八十六年(1997),政府選定北火電廠舊址及員工宿舍區

做為興建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的用地。

目前的容軒園區即為當時員工宿舍區………

 





 

 

該區具有許多難得的景觀風貌和生態資源,因應開館後之需求,

南區規劃計有大客車停車場、學員宿舍區、深澳支線月台、山坡活動區、海灣休憩區等。

 






 

通往容軒之綠色隧道依然存在於原處保有其特有展姿,並未因工程規劃而消失不見。

綠色隧道其兩側原存之雜草叢生之境已進行整地,為學員宿舍及整體景觀設計區域,

包括多處戶外多功能活動場所及生態池、生物多樣性園區等低強度生態保育區,

 





 

此區與台鐵深澳支線海科館站月台景觀設計相互輝映,

提供居民及遊客更多元、更豐富更具有綠意盎然的空間環境。

廣場上不時有裝置藝術的呈現……….

 




 

 

學員宿舍區以兩幢長條型階梯式建築形式,透過廊道連接,長向為東西向,

讓各房間單元皆能得到最寬廣的南北向風景。

建築體以階梯式造型退縮,空氣流通順暢,除提供綠建築之良好採光及空氣流通外,

階梯式的造型亦提供與自然環境結合之美好景觀天際線。

 

 

 

沿著步道跟階梯走上頂端360度圓形平台,視野忽然變得寬闊,

八斗子美景一覽無遺。

平台前方是望海巷漁港、潮境公園跟平浪橋,從高處俯瞰,

港內停泊的漁船可愛又迷人。

 


 

 

往左俯瞰,寬敞的道路,

以北火電廠改建的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相當具科技感,

往右遠眺,則是美麗的海岸線………….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