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腰古道聯絡大粗坑及小粗坑這兩個礦山聚落。
古道途中有採金時期遺留下的金仔礦遺跡,礦坑距離小粗坑聚落不遠,
所以這條山腰古道又被稱為「小粗坑採金古道。」
這條古道較少人走,路徑不明多處掩沒在草蕨之間,沿途大多是平緩的腰繞小徑。
全程走於森林中,氣氛幽靜, 又是傳統的泥土山徑,走來頗有野趣。
古道途中有幾處崩塌,而稍有高繞陡下起伏,都設有繩索輔助,通行不難,
不知不覺走了四、五十分鐘。
經過一處小溪澗的崩塌地形後,
不久就遇見第一個金仔礦坑,礦坑前的古道上還有廢棄的台車鐵軌,
可想見當年採礦時的熱鬧情景。
續行兩分鐘,抵達「銀絲瀑布」。
到達此處,離小粗坑聚落已不遠, 接著又經過一個金仔礦礦坑遺跡。
不久,就抵達小粗坑聚落,山腰古道在此與小粗坑古道交會。
小山國小的遺址就在下方不遠處………
小山國小是猴硐國小在小粗坑的分班。
採礦時期,大粗坑及小粗坑礦區都有不少住戶,因此猴硐國小在大粗坑、小粗坑都設有分班,
而分別被暱稱為大山國小及小山國小。
校門口的石柱覆滿藤蔓草蕨,校園老樹亦藤蔓附身,園內雜草叢生。
小粗坑也是顏雲年發跡之處,
他後來創立「台陽礦業株式會社」,成為一代礦業鉅子。
從小粗坑聚落走古道下山,途中路旁還有一座石砌小土地公廟。
廟前供桌一角仍可清楚看見昭和八年(1933) 的模糊刻字。
小粗坑古道,以前曾被稱為舊金山,
更曾是礦業大亨的發跡之地,足見其當時之重要地位,
與九份金瓜石、猴硐礦業連成一氣。
這條古道的石階格外有一種況味,行走其間,頗有思古之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