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台南民眾會以為古老的地名「桶盤棧」或「桶盤淺」只是代表南區空曠的公墓地帶,

其實它本來並不荒蕪。

府城大南門城外崁頂山西南有一個高地,形狀圓圓的像桶子,約今日水交社一帶

大部分是沙地和墳墓區,不利居住和耕作。

墓區邊緣分成兩條路,一條通灣裡,為當年的鹽路,另一條走今日的省道,算是糖路,

是台灣最早種植甘蔗的地方,糖和鹽的豐沛收入鞏固了荷蘭殖民政府及鄭氏王朝、清廷的財政基礎,

桶盤棧則居於交通樞紐的地位。

 

 當時從高雄、屏東北上府城時,因大南門嚴格管制門禁,商旅常會趕路不及,

須在城外休息,逐漸發展成客棧的聚落,「桶盤棧」因而得名。

康熙年間,官方設置桶盤棧汛的中級軍營,千總一員,守兵七十人,護衛聚落及過往商旅許的安全,

 

《台灣縣志輿圖》明確標記,桶盤棧的名詞正式登上歷史的舞台。

 

官方後來積極興建南路的交通設施,道路較為平坦,商旅可快速進入府城,

桶盤棧的交通接駁功能逐年遞減,乾隆中葉清廷勘查時,當地已無客棧,而把棧改記為淺,

 

標明於1767年《乾隆台灣輿圖》中,桶盤淺一詞於是沿用至今……….

大南門外的桶盤淺地區,屬於櫻丘沙丘群,有三座凸起的山丘,從孔廟遠觀形似筆架,

 

因此有「筆架山」之稱,堪輿家稱為「學宮拱案」。

明鄭時期(1665)諮議參軍陳永華認為此處是風水寶地,

 

將最高學府「明倫堂」的格局規劃成坐北朝南,遙對筆架山。

筆架山分別為魁斗山、汐見丘、貴子山(水交社),

 

其實不論是「魁斗山」、「魁仔山」或「桂仔山」,其實就是「鬼仔山」的雅化。

該區自古就是漢人墓葬之地…….

乾隆40年(1775)知府蔣元樞於魁斗山附近設南壇義塚。

 

瀨口社的竹溪一帶,當時是沙丘,不利耕種,

慢慢發展成台南府城的墓地 ……

也就是今天的「南山公墓」。






(?)







(咸豐乙卯年桐月  皇清顯組考  張府君佳茔  顯祖妣  姚孺人壽域 )


(光緒壬辰荔月  皇清顯妣  孫們許氏之佳茔 )







(顯考  智國蔡府君  齊家坟茔  顯妣蓮娘  蔡門張孺人壽域)


 (光緒甲申年五月吉旦  皇清顯妣  林門楊孺人之墓)



(皇清  例贈孺人  顯妣陳門鄭太孺人之佳茔)




(嘉慶癸酉梅月  顯考純直蔡府君壽域  顯妣淑儉鄭孺人佳茔) 



(?)


(道光甲午花月吉   許門  林孺人茔)






(壺嶼   顯妣  諡懿靜  黃門傅孺人之墓)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