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崙砲台位於基隆市安樂區,為歷經
19世紀鴉片戰爭與清法戰爭的砲台建築。

今砲台模樣,咸信為日治時期整建所成,為了日俄戰爭防禦基隆所建,

為基隆要塞十大砲台之一。






 

大武崙砲台位處乃控制基隆與淡水間水路及陸路的交通孔道。

一方面是防禦淡水經金山進入基隆這條陸路,

另一方面砲台制高點可俯視馬鋉溪跟大武崙澳方面海域,兼陸防、海防雙重任務。

 











 

1840年鴉片戰爭,台灣兵備道姚瑩即派兵駐紮大武崙一帶;

1884年清法戰爭時劉銘傳也於大武崙附近設防以堵法軍入侵。

 












 

日治時期日本陸軍部基於國防永久築城的戰略而有計畫地將基隆要塞化,

前後共構築了10座西式現代化砲台,而大武崙砲台是在基隆重要的軍事要塞之一。

昭和13年(19383月,大武崙砲台正式除籍。

 

 



 

光復之後,砲台為國軍接收,隸屬基隆要塞轄下,

民國46年(1957)初,砲台的軍事功能結束,民國74年(1985)指定為第二級古蹟,

民國98年(2009)重新公告為「國定古蹟」。

 



 

 

大武崙砲台位居大武崙山內,位置隱密,標高231公尺,其四周設置城牆,

砲台內部並包含通道、營房與火砲炮盤等三部份。

其中,砲座主要建築以二尊大砲為一組,分置左右共四門火炮,並以通道、地下室

相連及貯彈用,而主要射角乃為涵蓋基隆港口之北、西及東北等三方向,

也建築附屬觀測站等近代軍事設施。

 

 

 

 目前現存遺構包括砲台入口處之監守衛舍遺址、廠舍遺址、

掩蔽部之砲具庫房、長方形兵舍、砲座、觀測指揮所、軍用廁所、

貯水所與塹壕等。

 



 

 

大武崙山又稱砲台山,登山口在砲台古蹟入口左側

海拔231公尺,台灣小百岳之一 (編號003),山頂有編號815號三等三角點,

峰頂視野極佳。

 




 

西側即為大武崙砲台,與基隆港東側槓子寮砲台遙遙相對,

早年都是基隆港的軍事要塞堡壘,山下還有情人湖等勝景,

走在步道上沿途可展望野柳、基隆嶼等。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