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初名諸羅縣,清初範圍大致是今臺南以北到新北的平原地帶。
雍正元年分置彰化縣、淡水廳後,範圍縮小為今臺南市北半部至 雲林縣境內
的虎尾溪以南區域,大致是現嘉義縣市及臺南市北半部、雲林縣南半 部。
乾隆 52 年改稱嘉義縣。置知縣 1 人、縣丞 2 人、典史 1 人;
知縣原駐佳里 興(今臺南市佳里),後移駐諸羅城(今嘉義市);
縣丞是雍正 9 年增設,駐在笨港 (今雲林北港至嘉義新港之間),
道光 15 年,增設斗六門縣丞,駐在斗六門(今 雲林斗六)。
所屬衙門,有縣儒學,置教諭 1 員、訓導 1員。
原設有佳里興巡檢,駐在今臺南市佳里,
雍正 9 年,移 駐鹽水港(今臺南鹽水),改稱鹽水港巡檢;
乾隆 26 年,原屬臺灣縣的新港巡檢 移駐到斗六門,巡檢員額增為 2 員,
乾隆 53 年,斗六門巡檢司移為大武壠巡檢司, 改駐善化,改隸臺灣縣,
巡檢員額減為 1 員;
道光 17 年,原臺灣縣的大武壠巡檢司
變為臺灣縣與嘉義縣共管。
在清乾隆53年(1788),
因府城所在的台南至大武壠(今玉井)
的交通不便,所以將大武壠巡檢司衙門遷至善化。
巡檢司的功能為受知縣監督,掌理警察事務及
兼理善化地區的義塾。
善化區舊稱「灣裡」,一說係由於早期當地為平埔族群的
西拉雅系目加溜灣社(Backloan)生活區域,而「目加溜灣」一詞
為平埔族語的「宰牛茨」或「刣牛厝」,因音譯名較長而略稱「灣裡」;
另一說則是因當地位於曾文溪曲流的堆積坡,
取「河彎之內側」之意而稱「灣裡」。
「善化」一詞由來始於明鄭時期行政區名「善化里」,
傳係鄭成功巡視當地,以當地「善早開化」(甚早開化之意),
故改名「善化」。
在清領時期,此地因位在曾文溪河道轉彎處內側,
得名「灣裡社」;後因漢人逐漸聚集發展出市區,改稱「灣裡街」,
屬於臺南府安平縣,設有「巡司」統轄。
善化區於前清建有四座城門,分為東、西、南、北四城門,
形成東關里、西關里、南關里、北關里四里的聚落名。
位於南關里(今三民路)的蔡家古厝,
據考據說是原大武壟巡檢司衙署舊址………?
現存建物並非衙署格局,
是否只是地緣上的關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