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林國小校園內的石馬,原是清朝咸豐年間(1853)新竹林家林祥雲墓的墓飾。
按 : 祥雲墓是依地理師的指示,特別選擇樹林的橫坑子山麓為墓地,
即現在東山里的火車調度場附近。
咸豐三年,漳泉械鬥時,因鄰家祖先為泉州人,墳墓被漳州人破壞,
使得原本華麗的墓碑、墓飾被埋在地底。
大正四年(1915),石馬被當時樹林公學校訓導王名受主任在橫坑子山的溪底發現,
想把它搬到校園裡作為裝飾品,在徵得林家後裔同意捐贈給學校之後,
石馬便成為樹林國小的重要文物。
按 : 新竹林恆茂家族初居臺南一帶,之後因為林紹賢經辦全臺鹽務,
而成為鉅富,遷居到竹塹城(今新竹市)。
林紹賢譜名臣萬,一名萬生,字大有,長於貨殖,以「恆茂」商號貿遷有無,
發展而為豪富巨室,墾田習賈,復辦全臺鹽務,富冠一鄉。
有子七,長祥瑞,生占梅,早卒;季父祥雲撫之。
林占梅少穎異,讀書知禮,無紈苎氣。進士黃驤雲奇之,妻以女。
年十一,挈遊京師,出入縉紳門,學乃日殖。
性豪邁,好交名下士,濟困扶危,糜萬金不少惜。
林占梅生於道光元年,雖然未得科舉功名,卻熱心公共事務。
曾在英軍艦隊侵犯雞籠沿海時,他捐巨款建砲臺協防,獲得貢生頭銜。
道光二十三年(1843),因捐助八里坌防務,獲知府資格;泉漳械鬥時,招募鄉勇
扼守大甲溪杜絕其蔓延,賞戴花翎;咸豐三年(1853),林恭之變,林占梅捐白米三千石,
升為道員;咸豐四年(1854),海賊黃位據雞籠,林占梅協助平亂有功,升鹽運使。
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事件爆發,淡水同知被殺,全臺震動。
竹塹境內土匪打劫,林占梅以鹽運使的身份,獨撐大局,變賣田產,
組織團練,維持地方治安。
道光二十九年(1849)修築的潛園,
是當時新竹文人主要的活動據點……..
竹蓮寺原稱觀音亭,
乾隆四十六年(1781),信徒莊仕德等人倡議遷建,
在巡司埔的現址重建廟宇,始稱「竹蓮寺」;
道光五年(1825),由新竹望族林紹賢主導修建工作,道光九年(1829)林祥雲跟進。
嘉慶二十二年 ,林占梅與林璽分任文廟修建正總理,克盡全功。
道光五年,大力 重修竹蓮寺,次年與竹塹士紳倡議興修竹塹石城,
並任城工 總理,八年新修東寧宮,再膺董理事務重任,
是嘉慶、道光 時期,竹塹地區快速發展時期之重要推動者,
清廷賜頒「海 邦宣力」匾額,
道光九年去世誥封資政大夫。
(PS : 林祥雲墓已遷於新豐紅毛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