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村位於新港街面北側,北界為埤仔頭大排水溝,
南界為嘉南大圳北幹線新港支線、西界為嘉157縣道,區域內於清領
墾殖時期多有小型埤塘,
故有「公厝潭仔」、「石頭潭仔」及「黃厝潭仔」等舊地名。
至今仍有幾個小型水塘遺留。
新港早期為原住民平埔族的活動場所,
明天啟元年(1621),
海盜顏思齊率部眾登陸笨港,建立「笨港十寨」,
引進漳泉移民入墾,至清康熙年間已發展為市鎮
及台海的重要港口。
清乾隆47年(1782),發生漳泉械鬥,笨北港泉州人攻打笨南港,
加上接下來的林爽文事件及笨港溪水氾濫,使笨南港漳州人遷至東南方
的「麻園寮」,稱「新南港」,繼承了昔日笨港的歷史文化,
也成為今日新港發展的起源,至清末易名「新港」。
日治時期1901年設嘉義廳、打貓支廳、新港區管轄打貓西堡內之
新港街、古民庄、中庄、後庄、埤頭庄、埤仔頭庄、崙仔庄、板頭厝庄、
大潭庄、後底湖庄、舊南港街、下菜園庄;
打貓南堡 內之海豐仔庄、柴林腳庄;
本區域的人口約於1796至1820年(嘉慶年間)因古笨港溪
(今北港溪)氾濫,而遷居於此。
主要由客籍人士及漳州籍移民組成聚落,
其中因屯墾時期閩;客生活習慣多有不同,
故至今日仍分姓氏集居,
並有舊地名佐證,如:
黃厝(黃姓)、林厝(林姓)、宅內(林姓、邱姓)、
口厝(陳姓)、後壁厝(曾姓)等。
因清領時期「西勢潭」地區包括今日古林、中庄(位於新港鄉中庄村)
及後庄(新港鄉共和村),三個聚落彼此以「兄弟莊」相稱。
古民社區的曾氏古厝
就在古民村辦公處旁邊。
除了一窺老宅建築修護保存,
還能獲知有關於古民這個社區的
歷史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