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壁區舊稱「侯伯寮」,因位於「頂茄苳」後方,
當地人也以閩南語慣稱「後壁寮」。
本區在明鄭時代屬承天府天興縣。
康熙二十三年(1684)設臺灣府,下設臺灣、鳳山、諸羅三縣,
本地屬諸羅縣,隸屬於福建省,是時尚為荒蕪之地。
雍正年間設廳,改屬鹽水港,管轄下茄苳南堡、下茄苳、北堡及自鬚公潭之白沙墩庄,
後因行政區再度調整,始改隸嘉義廳。
日治時代以後,因為音誤而改稱為「後壁寮」。
從日治時期所繪製的「臺灣地形圖」來看,當時「後壁寮」的聚落中心是
指現在的侯伯村一帶,
今日被稱為後壁村的地點在早期則庄外的荒地,
戰後,車站附近才另設一村並為行政中心,稱後壁村,原來的聚落則稱侯伯村。
迨至大正九年(1920)九月一日廢廳改制,設州、郡、庄,
將原嘉義廳下茄苳南堡、本協庄、鳥樹林庄、安溪寮庄、下茄苳北堡、菁寮庄、崩埤庄、
長短樹庄、竹圍後庄、新港東庄、上茄苳庄、土溝庄及白鬚公潭堡、白沙墩庄等合稱「後壁庄」,
並劃歸臺南州新營郡管轄。
「菁寮庄」沿革台灣府諸羅縣鹽水港廳下茄苳北堡,
由於此地人民大都種植「青仔」(一種染料樹),因產量豐富,人民生活得改善,
為促使普遍種植因此取名「青仔寮」即是「菁寮庄」地名。
菁寮黃家古厝建於1928年,立面為仿文藝復興式,
後屋身為閩南式建築,外觀文藝氣息濃厚,
為一座融合傳統與西洋風格的建築物,一般人稱做「西洋樓仔」。
菁寮黃宅由黃爐、黃水順兄弟興建於昭和三年(1928年),
是後壁區僅存的「西洋樓仔」 。
「西洋樓仔」立面屬二落正身五間起,兩側對稱。
正面有雙柱式造形及洗石子的山形牆,牆額上有雙排文字,
上為黃氏堂號「紫雲荔園衍派」,其下「AD1928」為西年的建築時間,
「JD2588」是日皇年代,
而「SHINJYUN. KOW.」則係黃氏店號「黃振順」之意。
兩側間則都是八角凸出式廳堂,側間正面也作山形牆,後側
則是形式較簡約的欄杆。
屋之後面亦作山牆形,其上書寫黃姓祖籍「江夏」,
文字旁並有藻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