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四百年前,台灣仍是一處尚未開發的美麗島嶼,

在中部彰化平原的東南,居住著一群南島語系的平埔族人,

當時原住部落名為「大武郡社」。

在經歷西班牙人、荷蘭人的登台足跡後,

明末清初,漢人開始渡海來台,開墾這片美麗新天地。

漢人習慣稱呼平埔族人聚集的部落為「社」;

而「社頭」即代表當時這裡乃為大武郡社頭目首領

居住之地,因此得名。

清初世局動盪,盜賊四起,閩粵居民陸續徙台。

1662年至1795年間,墾首施世榜、黃仕卿、鄧遜有等,

逐次完成八堡圳、十五庄圳(今稱八堡二圳)、鴻門圳、

大高圳等溝渠灌溉今社頭鄉轄域,

漳州府之南靖、漳浦、詔安及潮州府饒平等縣居民大舉入墾,

1736年至1795年間枋橋頭庄形成街肆,

社頭庄成立於嘉慶年間,社頭轄域次第墾建成村庄。

迨移民漸增,漢番爭地,平埔族群勢弱遂於1823年徒居埔里,

其留原地者皆漢化。

湳雅村早期稱為湳仔,因區內泉水多、土質鬆軟又濕滑,

人畜行於其上易陷入泥淖中,後人覺得不雅因此改名湳雅。

以蕭姓為鄉內最大宗,

古時候,常以同血緣關係而形成部落,

故彰化地區流傳著「鹿港施一半,社頭蕭了了」。

蕭姓一直以來就是社頭鄉的第一大姓,

追本溯源,得從清朝時代蕭氏先祖從中國橫渡黑水溝,

定居嘉義笨港再到社頭,再從社頭當地開枝散葉。

全台蕭氏宗親約有25萬人,以「嘉義蕭」和「社頭蕭」為大宗,

社頭蕭又分「斗山系」和「書山系」,嘉義蕭則是「湧山系」,

3支皆系出福建漳州府的書洋鎮,

從清朝康熙、雍正年間渡海來台,

依書山蕭氏族譜記載,

社頭、田中一帶多為第11世「輝」字輩時遷徙來台。

漳州市南靖縣的書洋鎮,從書洋開基祖是子玉公開始,

其二房是蕭奮公,為書山祠第一世,歷經永富公(二房)、

伯海公(長房)、團欽公(二房)、文毅公、仕鼎公(長房)、

元副公、德仁公(長房)、祿巍公(三房)、廷創公(五房),

到第11世輝振公是來台祖,

約於雍乾年間來台入墾大武郡社(今社頭、田中)。

此墓位於湳雅村西郊田野之中;

為書山派蕭姓祖墳……

墓碑上未列名諱,不知為第幾世。

墓建於同治年間,為一古墓無誤;

墓旁有一民居,果園上裝飾有石燈籠,

應與古墓無關,

卻與古墓之間相映成趣…..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