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陳氏宗祠為新埔地區最具代表性之祠堂建築,
其規模為二堂二橫帶枕頭槓,面寬五開間,前堂中央三間為步口廊,
中央天井兩側為三開間之橫屋,正堂後方為一枕頭槓屋,
形成類似三堂二橫之格局,
枕頭槓部分呈ㄇ字形單邊敞開式的通廊,為少見的格局。
陳氏宗祠建築極具特色,前天井為石板鋪地,庭內樹木與宗祠建築相得益彰,
前堂中央三開間為步口廊,左右兩間牆面為精緻的錢形磚組砌,水車堵上有作工
細膩的泥塑裝飾,在歲月的流轉下更顯古趣。
步口廊兩廁牆面有精彩的磚雕,為竹縣少見的裝飾,
入門後為開敞的前堂,堂上木構架還保有百年來的韻味,
十分難得。
左右兩廊部分為廂房形式,亦為祭祀空間之一。
正堂為祭祀陳氏祖先之空間,其建築空間高聳,具有嚴肅的氣氛,
敞廳形式的空間與擺設,更顯官家之氣派。
正堂之後方還有一個小天井,以開敞的廊連接,形成枕頭槓的形式,
為準備祭祀用品及儲藏之空間。
整體而言,陳氏宗祠在格局上極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
同時不論木雕、石雕、彩繪等建築工藝均極具特色與價值,
特別是陳家後代維護得當,
保留了百年的建築藝術與建築風格,
相當難得。
整體空間配置為第一進前堂是分劃宗祠裡外的主要空間,
也是進出的門戶,中間的天井是各空間聚焦的室外空間,
也是縱深建築通風採光與洩水的孔道;
第二進由步口廊及正堂組成,為供奉歷代祖先牌位的神龕,
正堂前設有捲棚拜殿步口廊,正中央有長方形砂岩拜占一塊,
地坪全用紅磚鋪設但正堂與步口廊,
明間與次間則用砂岩石條分劃,
上懸木本水源、朝議大夫兩方匾額記錄重建完成時間。
陳家祠始建於清同治七年(1868) ,完竣清同治十年(1871),
毀於清光緒二十一年日軍攻佔新埔火燒新埔街事件。
家祠於1898年重建,
竣工於明治三十三年(1900) 庚子秋月,
為台灣僅存之五所磚雕建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