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氏一姓最早是發源自河南省境域。
明末清初時期,賴氏族人開始遷徙至臺灣。
賴氏環翠堂(包括環翠堂、賴氏古厝、賴氏武魁祠)所屬之家族皆源於漳州府
平和縣心田鄉心田始祖賴卜隆的後代。
按 : 賴卜隆諱成,字元成,
生於元大德二年(1298),卒於明洪武九年(1376),
原居詔安官坡田心,後遷徙到平和心田,
為賴氏平和心田一世祖。
而賴卜隆與妻吳氏生有四子,
其中長子賴景春之第十三世孫圭讚於康熙末葉,
在施世榜第二次招墾時,遷居臺灣,
是為賴氏益三堂來臺開基始祖(位於大橋村)。
而在景春公派當中則有一支第十四孫賴樸園亦渡臺至大村貢旗,
是為賴景春系之樸園公派,也就是大村鄉貢旗村環翠堂之派系,
此派系分布甚廣,包括了大村村、貢旗村、大橋村等。
而卜隆公次子景祿公派之後裔人數較少,除了過溝村之外尚包括南勢村及田洋村,
並分散在其他零星村落中。
賴氏開基始祖賴樸園,勤學苦讀考中秀才,由嘉慶皇帝欽賜文舉人頭銜
(廳堂保留嘉慶皇帝欽賜「副魁」之匾額)。
其孫賴步雲及賴登雲兄弟,更於咸豐9年,同時高中舉人,
現廳堂前左右,仍豎立旗杆座,貢旗村地名,更因「貢生旌旗」而得名,
非常具有歷史意義。
一族三位舉人所立旗杆,且祖孫同獲殊榮。
在台灣歷史上甚為少見,
具歷史文化價值……..
到了日治時期,來自貢旗村的第十八世賴紹堯,
更與當時中部望族霧峰林家下厝三小姐林選有姻親之誼,
因雙方皆為名門大家,因此特地為了放置嫁妝而另建了一座三合院,
當地俗稱「下新厝」(武魁祠俗稱「新厝」)。
而賴紹堯曾於日治時期任彰化員林支廳區長,
和霧峰林家下厝的林朝崧感情深厚,且其更是台灣中部重要的
詩人團體-櫟社的主要創始人,
而這樣的研究發現,也證明了大村賴家在臺灣中部地區的影響力
是足以和顯赫的霧峰林家相提並論的。
洋樓建於日治時期,位在大村的貢旗聚落巷道底。
其建築的屋架與開窗方式具有1920年代流行的
裝飾風藝術風格(Art Deco)特色,
在當時屬相當創新的設計。
此建築最初為大庄區役場,在後來作為賴氏家族第16世武舉人賴登雲後人的宅邸。
此建築在2018年5月2日被提報為文化資產,彰化文化局經勘查後,
被列為暫定古蹟,並於2019年1月9日被登錄為彰化縣歷史建築。
賴紹堯(1871-1917),字悔之,彰化縣燕霧下保(今彰化縣大村鄉貢旗村)人。
祖籍為福建漳州。邑庠生。日治時期著名詩人。因其妻為霧峰林家三小姐林選,
故與霧峰林家有姻親之誼。賴氏嗜詩酒,與林朝崧交情深厚。
1906年5月,任彰化廳員林支廳大庄區庄長。
1910年至1917年,擔任臺中廳員林支廳大庄區區長。
1911年11月獲授紳章。
賴紹堯為櫟社創社四人之一。
櫟社乃日治時期臺灣三大詩社之一,1902年由臺灣中部的古典詩人所組成。
即素有大阮小阮之稱的霧峰林家下厝的林朝崧(林癡仙、林俊堂)、
林幼春叔姪及苑裡蔡振豐(蔡啟運)與賴氏共同創立。
社長蔡啟運去世後,賴氏被選為社長。
賴紹堯詩作,
多寫處身異族統治下個人出處進退的衝突矛盾,
兼具豪放曠達與柔媚婉約之風格,
詩藝甚佳,
但生前作品並未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