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西堡:今彰化縣線西、伸港二鄉全部,及和美鎮之大部。
本堡原為「半堡」之一部,清乾隆間分立為「半線西堡」,
至光緒元年,改稱「線西堡」。
康熙中葉,泉州人施世榜、楊志申等大墾首,以「柴坑仔庄」
(在線東堡)為點,來堡開墾,時大陸移民入墾者日眾,至乾隆三年,
形成「德熙新埔十八庄」;
如「汴頭庄」(今伸港鄉汴頭村),「埤仔墘庄」(今伸港鄉埤墘村),
「溪底庄」(今伸港鄉溪底村),「草埔仔庄」(今伸港鄉定興村),
「七頭家庄」(今伸港鄉七嘉村),「崙仔頂庄」(今鹿港鎮埔崙里,屬馬芝堡),
「水尾庄」(今伸港鄉新港村),「海尾庄」(今伸港鄉海尾村),
「泉州厝庄」(今伸港鄉泉州、泉厝、蚵寮等村),
「溪口厝庄」(今伸港曾家村),「新港庄」(今伸港鄉新港、
全興等村)等等。
乾隆年間,「十五張犁庄」及「頂犁庄」(今線西德興、頂犁等村),
皆墾成建庄。
嘉慶初,「和美線庄」(今和美鎮竹營、和東、和南、和北、和西、四張等里)
形成街肆,蓋以地當彰化、鹿港之通道,貨物集散於此。
其後,下徑口庄(今線西鄉線西、頂庄二村)亦經拓成,
至是,全堡俱闢……..
雍正、乾隆年間,彰化大墾戶楊志申家族與張士箱家族
招墾佃戶,墾殖此處。後來在番雅溝排水和四股圳之間形成一
聚落,莊名稱為「抵六莊」,
以平埔族阿束社頭目抵六為名。
因此,在漢人開墾初期,這裡還保有原先生活於此的阿束社地名。
抵六莊被推估大概在道光、咸豐年間,才改名為頂犁、下犁庄。
頂犁與下犁過去可是好兄弟,被合稱為「三十張犁」。
頂犁這個社區,還包括四個小聚落:
山寮、大莊、頂崁及田中。
頂犁以謝、黃、陳為大姓,
而慶安宮則是頂犁的信仰中心。
保安宮位於頂犁村,原福德爺廟,
從清乾隆時代,祖先渡台在頂犁開墾成功時,恭請福德正神,
祈禱國泰民安、五穀豐收、神威靈感,
民國四十二年十月由派下人,
謝應機、姚清沛、黃西老、謝獅、陳獻棠、謝依、黃釵、黃不、
張志南、陳清犀、黃奇軒重建為保安宮福德正神廟,
福神救世佑民,人心益虔,香火更加旺盛。
根據屋內存留的舊匾額,
此宅主人即為保甲聯合會長陳獻棠的舊宅…………
招佃而來的移民,
以陳、柯、王、黃,許,謝等姓氏為主,
陳氏分布於十三、十四鄰;
陳氏古厝則據聞為昔日保正之家。
可惜早已荒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