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六地區溪流圳渠縱橫分布,溪流多起源於林內鄉、古坑鄉及斗六山區。
北部及東部有北環溪、外湖溪與大埔溪匯流成石榴班溪,楓樹湖裡溪、內林溪
亦注入石榴班溪。
其後在與海豐崙溪集形成(舊)虎尾溪。
中部有雲林溪貫穿,南部則有石牛溪,兩溪接流入虎尾溪。
虎溪里是舊斗六街保長部段虎尾溪、崙仔、甲六埤、中庄仔等庄頭,
在斗六市區西北方,故光復後改稱虎溪里。
舊虎尾溪與其北側的新虎尾溪、南側的虎尾溪在歷史上曾經皆為
濁水溪下游分流,其後舊虎尾溪因上游淤塞而成為斷頭河。
昔日濁水溪出觸口後進入平原地帶並形成多條分流,每遇大水常會改道。
因此,歷史上的「虎尾溪」曾代表不同的河道。
在完稿於清康熙三十八年至四十三年(1699-1704)的《康熙臺灣輿圖》上,
濁水溪下游繪出「西螺溪」、「虎尾溪」兩條分流,其中的「虎尾溪」即為今舊虎尾溪。
輿圖中今北港溪(未標名稱)上游僅有石龜溪、三疊溪兩條支流;
今虎尾溪尚未出現。
在完稿於乾隆二十二年至二十六年(1757-1761)的《乾隆臺灣輿圖》上,
「虎尾溪」下游已形成「虎尾新溪」(今新虎尾溪)、「虎尾舊溪」(今舊虎尾溪)
兩條分流,而且「虎尾舊溪」河道較寛,明顯為主流。
虎溪里居民似乎以張姓為主,
社區中的張氏公廳建築式樣特殊,
可惜已然荒廢中……
至於其典故
則搜無相關資料。
網路上唯一僅存的資料,說明此棟建築為清朝科舉之人。
只是無從查證,無法判斷真假。
村子裡巷道的轉角處
巧遇的老屋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