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通霄鎮志記載:「通霄」一名由來,原是平埔族原住民道卡斯族之
「風呢樣」〈Honeyan〉,一名「屯消」〈Tonsuyan〉社之所在。
此外,又有一說:在清代時,因本鎮昔日南勢溪水深可停泊商船,
為銅鑼、三義、苗栗等地貨物「吞」吐「銷」售中心。
閩南語「霄」與「銷」發音相同,所以稱「吞霄」。
清治時期部份有志之士開始改稱「通霄」。
日治時期新竹州長蒞臨視察,也認為「吞霄」地名之不雅,
且就地北望,見虎頭山高聳入雲霄,覺得稱「通霄」較好,
遂於明治37年(西元1904年)更名為「通霄」。
坪頂里位於通霄鎮南部,東邊為南和、福興里,
南為苑裡鎮,西與五北里交界,北接城南里。
原意取既高且平的地勢而得名,位在南和里之西南高地,
依地勢由東而西分上頂坪、二坪、下坪等。
里民大多數均務農維生,民風純樸、觀今保守、為典型農村生活形態,
年輕一代大都往大都會謀求發展,因本地工業不發達,謀求一職不容易,
本里大都屬丘陵台地,農田、茶園、柚園、葡萄園
散佈其間中油公司及鐵砧山礦場,
位於本里人口密集之地,
歷史悠久對台灣工業發展頁獻很大。
按 : 河南堂的由來 : 根據邱丘大族譜,邱姓的起源可追溯到姜太公呂尚。
周武王伐紂後呂尚被封在齊(現在山東省),都城為營丘(現在山東臨淄)。
呂尚子孫繁茂,散居各地,許多就以封地作為姓氏,
據說共繁衍出超過100個姓氏。
邱丘大族譜記載,營丘的呂尚支子(按:非嫡長子稱為支子)以丘為姓,
即一世祖丘穆,這是現在邱/丘姓的始祖。
如此說來,邱姓應該是起源於山東一帶,為什麼會以「河南」為堂號呢?
據考察丘穆的後代很早就移居河南,且是河南的望族。
當時居住在河南郡後來南遷的客家人並不止邱姓一家,
當時的河南是中原人口聚集地,其他姓氏也頗多。
故尚有許多姓氏南遷時也以河南為堂號,
像邱姓也有河南,文庄,忠實等堂號。
邱氏的太始祖丘烋(秀)祖先是河南光州固始縣的望族,
入閩後定居於福建莆田。
丘烋祖孫三代均在宋朝為官,丘烋官至鴻廬寺卿,
子丘成實官至樞密使,孫丘君與官至梅州刺使。
南宋紹興二年丘成實與丘君與隱居到廣東饒平,成為邱姓開饒大祖。
丘成實後代又有部分遷移回福建。
清朝時因沿海地區人口暴增,地利不足以供養眾多人口,
於是部分人冒險渡海來台灣開墾。
之後其他邱氏亦陸續從不同的地方來到台灣,
但大多是丘烋–丘成實的後代。
位於坪頂里的偏僻小路底有一間
保存完整的邱家古厝……..
造訪時讓人不禁發出讚嘆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