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濟宮俗稱「媽祖宮」,是在清乾隆46年(1781)由居民倡建,奉祀媽祖。
護濟宮創建後,香火鼎盛,在乾隆末期在附近形成市街,今廟東振興街即是古街道。
清道光19年(1839),麻豆分出頂街與下街,即穀里街為頂街,在上帝廟四周;
穀興街為下街,即護濟宮四周。
前清康熙年間,曾分香西庄、瓦磘等地。乾隆中葉以降,蔴荳港內海陸浮,
水堀頭蔴荳街漸告衰頹,街市西移,
蔴荳街北角上帝廟〔北極殿〕與西角媽祖宮〔護濟宮〕間,
聚集成為新興街市——穀里街。
乾隆46年〔1781〕,蔴荳保蔴荳庄蚊港厝角林朝牌倡首
改建磚造廟宇,供奉媽祖,顏廟號「護濟宮」。
乾隆51年「林爽文之役」,廟宇慘遭兵燹。
蔴荳保耆紳聯名有司,力請撥歸抄封祠地,重建 聖母神庥,此為「護濟宮」,
為蔴荳保公建並非單一角落募建緣由。
乾隆58年〔1793〕,護濟宮因兵燹蒙刼,蔴荳保富紳石泮水倡首重建為
前後兩落之巍峩神庥,並親獻「聖誕湄洲傳舊德,祥開穀里建新基」木聯以誌其盛。
同年,虞潮角貢生黃大英獻「至哉坤元」,
大埕角國學生郭廷舉獻「海國安瀾」木匾各乙枚,
以叩謝浩蕩神恩。
道光15年〔1835〕,蔴荳保總理-大埕角郭振煌,
發起重建廟宇,並獻「光昭穀里」木匾。
同治01年震災,堂皇神庥傾圯。
同治04年〔1865〕,草店尾角董事-武舉林朝輝倡首重建,
並獻「品物咸亨」木匾乙枚。
其後,光緒年間、日治時期屢經修茸。民國45年〔1956〕,
管理人陳定邦以建廟年代久遠,樑敗垣傾,有辱神威,有辱神威,
再次發起重建,始成如今廟貌。
歷史建築麻豆護濟宮保有古匾、泥塑媽祖、全台唯一木雕三腳蟾蜍、
陳玉峰彩繪門神等珍貴文物,寺廟建築修復工程於2017年2月完工,
以保留古樸原貌為原則,重現昔日風華,
修復完成後,再度申請列入古蹟。
麻豆護濟宮創建於清乾隆年間,清同治4年重建,
民國45年修建完成迄今,正殿木構精緻,大殿採三川脊,
脊式為大脊、翹脊,2009年公告為歷史建築。
修復工程將以修舊如舊、保留原有風貌為主,
重現媽祖宮古早韻味,展現老廟的真正價值,
讓全國民眾能在這裡溫故歷史建築之美。
麻豆護濟宮收藏清乾隆58年的「至哉坤元」等古匾,
泥塑媽祖、木雕三腳蟾蜍、以及陳專友剪黏、陳玉峰彩繪門神、
陳溪邦木雕等文物,
具有珍貴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