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六年 (1741) 開發的苑裡,原是道卡斯族喔灣麗社所在,
「灣麗」以溫軟的客家口音念起來似「房裡」,漢人取「彎麗」
之音簡譯為「苑裡」,才有了現在的地名。
明永曆二十四年 (1670),鄭經命右武衛劉國軒屯兵大甲鐵砧山,
要其經略蓬山八社及後瓏五社,這是官方首次接觸苗栗沿海地區。
苑裡鎮在明代屬於蓬山八社,
所謂八社包括
大甲東、日北、德北、雙寮、苑裡、貓盂、房裡、吞霄等社;
前四社今屬台中縣,包括苑裡的後四社則屬苗栗縣,
其中苑裡、貓盂、日北和房裡四社即今苑裡鎮境內。
今舊社里八至十二鄰,稱為舊社莊,是南日社之所在地,
雍正年間黃叔璥《台海使槎錄》記載「南日山腳立石為界」,
即指今日的山腳。
乾隆三十年余文儀《續修台灣府志》就記載日南社與日北社,
而無南日社之社名,可以推定南日南社於乾隆年間,正式成立
新社,稱為日南社,而南日北社改稱日北社,
由於子社成立,稱母社為舊社,
在今鎮立托兒所及其西側之聚落,即今舊社崁頂一帶。
舊社里十三鄰車路巷西側戴家附近,相傳地下曾發現
先民使用器具碎片,有先民聚落遺跡……
地名柯厝所在地之古厝,
顧名思義為柯家古厝。